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最懂古龙的人、香港武侠电影知名导演楚原逝世

“欢声泪影”87载 真名士自风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益帆 林文琪 钟欣 彭思敏 02-24 01:23

  年轻时的楚原。图源香港电影金像奖官微

  《流星·蝴蝶·剑》剧照。 资料图

  《黑玫瑰》剧照。 资料图

  《可怜天下父母心》剧照。 资料图

  《七十二家房客》电影海报。 资料图

  《楚留香》电影海报。 资料图

  楚原。图源香港电影金像奖官微

  人物志

  楚原

  (1933年11月2日—2022年2月21日)

  原名张宝坚,1933年生于广州的演艺之家,父亲是粤语片著名演员张活游,其妻南红亦是著名的粤语片明星。

  楚原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化学系,后前往香港。1956年,投身粤语电影编剧工作,笔名秦雨。1960年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举成名。1973年拍摄粤语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刷新当时香港票房纪录。他曾拍摄了18部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被称为最懂古龙的导演。2018年获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对于很多当年在香港看电影的年轻人来说,他就像一个专业的指标一样。”香港著名导演高志森回忆道。2月21日,香港知名电影人楚原病逝,享年87岁。消息一出,触动了整个香港影视圈。

  楚原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彼时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楚原拄着拐杖上台,自嘲道:“终身成就奖颁给一个终身没有什么成就的楚原,你们是逼我讲句受之有愧。”此话是自谦,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影到电视剧、从导演到龙套,楚原的影人生涯与香港影视业的发展交叠在一起互相成就。他的一生已经是半部香港电影史。

  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影以外,楚原更大的魅力是为人处世。受他提携的电影人数不胜数,狄龙、尔冬升、冯淬帆······

  南下

  闯入香港电影圈的“广州仔”

  原名张宝坚的楚原生于1933年的广州。楚原的“发小”邓老先生向南都记者透露,他们一同就读于广州培英中学时,常到楚原的家里(今位于永庆坊)玩通宵。“那时楚原还叫张宝坚,但同学们都喊他‘张宝’。‘张宝’风趣幽默,头脑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后来我们一同考入中山大学,楚原就读化学系,我就读数学系,他在中大化学系时的成绩很好。读到大三的时候,他便去了香港。”邓老先生回忆道。

  事实上在读大学时,楚原就研习了不少国外的电影理论书。而在去到香港几年后,楚原迅速以“秦雨”的笔名(别号“张宝仔”)投身到编剧工作中。在那个一人需要身兼多职的时代,楚原不停地跨界。写了几个剧本之后,23岁的他就开始以“楚原”之名当导演。

  1958年,他协助导演秦剑拍摄《紫薇园的秋天》,同年自编自导《湖畔草》,本片的主要演员是当时的当家小生谢贤,女主角南红后来成了楚原的妻子。1960年,楚原拍摄了反映底层辛酸和温情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该片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李力持导演向南都读者透露,曾看《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爆哭”。而楚原本人也在其他场合说,自己爱拍写实的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他钟爱的一部。

  拍片

  “他就像一个专业的指标一样”

  除了作品质量上乘,楚原还是一个高产的导演。在那个要求效率的低成本时代,楚原经常一年要拍好几部电影,从1957年到1993年,楚原导演了138部电影。导演高志森跟南都记者透露,在他入行初期还没做导演时,曾在戏院看邵氏的电影。看到楚原的镜头时,他颇为震撼。

  “在放映正片前的片头中,楚原先生对着镜头说这是第一百部电影。当时作为一个观众、一个新入行的人,我觉得很震撼,对我的影响很深。一个导演可以拍100部电影,这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鼓舞非常大。对于很多当年在香港看电影的年轻人来说,他就像一个专业的指标一样。”高志森说。

  如此高效离不开楚原过人的工作能力。“当时在电视台的时候听说过关于天才导演楚原叔的故事,他的跳拍非常厉害,他的剧本已经分好了镜,分好了很多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讲,导演都会跳拍,例如第五场跳拍到第十五场。但是楚原叔,他是整个剧本所有场景一起拍的,他能做到不同场景跳拍,因为那时候古装是不用换衣服的,如果是相同的场景,这样跳拍手法就会很有效率,可以拍得很快。所以我听了之后,作为一个初入电视台的导演是大开眼界,非常佩服,他的组织能力、记忆力都非常厉害。”李力持回忆道。

  沉浮

  “最幸福”和“最难堪的导演

  最幸福的导演和最难堪的导演本是两个差异极大的称号,却都曾落在楚原身上过。

  1973年,在粤语片走向衰落之时,楚原翻拍了经典喜剧《七十二家房客》,本片集结了当时《欢乐今宵》一众优秀的演员(沈殿霞是其中一位),在欢声笑语中,票房成就不仅打败了同年李小龙的《龙争虎斗》,荣登年度冠军,更让面临衰落的粤语电影有了复兴的迹象。年纪轻轻的楚原,给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创造了一个票房神话,所有人都说他是香港最幸福的导演。

  但在票房高峰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票房低谷。《七十二家房客》之后,他拍了不少文艺苦情戏,很多改编自电视剧,像《朱门怨》《新啼笑因缘》,一连六部电影都票房失败了。在那个一切以效益至上的邵氏片场,楚原的失败无疑要受到惩罚,曾经一年几部戏的他,便迎来了9个月没戏拍的痛苦。

  在2018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对于那段历史,他曾回忆道:“(当时)想拍《天龙八部》,开机前,方逸华小姐(邵逸夫太太)出来撕了通告不给拍,进到写字楼第一句问我:谁让你拍《天龙八部》的,亏本了你可以赔吗?楚原你根本不会拍电影!”从全香港最幸福的导演,几年间,楚原成了整个邵氏最难堪的导演。

  知音

  他将古龙的18部小说拍成电影

  真正让楚原翻身的作品是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这部打破了台湾票房纪录的电影,得益于作家倪匡的协助。楚原曾回忆,当时倪匡在午饭时间问他是否喜欢古龙的小说,当时虽未看过古龙小说,为了有戏可拍,他立马回答喜欢并拿下了剧本。接着他便用区别于传统武侠片的手法,拍摄了一部颇具“作者意识”的武侠片《流星·蝴蝶·剑》。此时孕育了一批电影作者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还没正式开启。

  曾将古龙的18部小说拍成电影的楚原可以说是最懂古龙的导演。他喜欢奇巧地铺排情节,使影像文本神秘莫测、悬念迭起、险象环生。而在气氛的营造和拿捏上,楚原都是一个高手。比起前辈如张彻那种“硬桥硬马”暴力写实,楚原更喜欢浪漫写意。同时,导演、配乐师陈勋奇认为楚原是他认识的最有文学素养的导演,且作品常跨领域。“楚原导演是我认识的导演里面,最有文学素养的。作为一个导演,他非常熟悉唐诗宋词。”

  值得关注的是,楚原在有限的物料条件下,给香港武侠片提供了另一套美学系统。在注重阳刚的武侠类型片中,楚原注入了更多人的情感刻画,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情感成了他的卖点。楚原曾称自己拍的是更有戏剧性的武侠片,他最终成为香港武侠电影中一位宗师级人物。

  转身

  从导演到龙套,笑称“有空去吹下空调”

  1985年古龙逝世,楚原的拍摄题材肉眼可见地减少。隔年开始,楚原的拍片速率也开始放缓,直到1993年最后一部并不知名收官之作《菩提有鬼》,楚原数十年的导演生涯结束了,但他没有就此退休。他开始出现在TVB的电视剧中做配角,按他的说法是“有空会去吹下空调”。

  其实对于年轻一辈的观众而言,认识楚原更多是源自TVB的电视剧,如《卡拉屋企》的白头佬、《真情》的拿督、《西游记》的如来佛祖、《男亲女爱》的杂志社老总······

  事实上,不少与楚原合作过的影视人都对其印象颇深。《卡拉屋企》是楚原首部参与的电视剧,作为前辈级的大导演回到电视圈,一众导演及监制都对他师父前师父后,监制潘嘉德因为有机会和他合作而感兴奋,笑称:“楚原啊!能跟他学一天的东西都已经不得了。”类似的话,导演王晶也在楚原去世后的微博提及,他称“两个人就天天聊一个小时,我在他身上学了一辈子够用的东西。学的并不是拍电影,而是做人。”

  为人

  受他提携的电影人数不胜数

  除了电影的技法,楚原更大的魅力是为人处世。

  或许楚原的发小邓老先生的回忆,能向我们展示一个电影以外善良真诚的楚原:“上世纪80年代时,楚原曾帮同学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找了一份在TVB当伴舞的暑期工,一个暑假的工资便足够缴纳学费;他回广州时,会记着请老同学吃饭,还会专门打包一份广州酒家的生炒糯米饭带回香港吃;他还曾帮我女儿满足‘追星少女’的小小心愿——帮她拿过谭咏麟、黎明的亲笔签名照和刘德华、王祖贤的明星照······”

  受楚原提携的电影人数不胜数,狄龙、尔冬升、冯淬帆等都受惠于楚原。后世的电影人没有停止过对楚原的致敬。

  1992年刘镇伟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致敬的是1965年楚原执导的《黑玫瑰》;1993年陈可辛的《新难兄难弟》,邀请了楚原客串,还将梁朝伟的角色名改为楚原;1997年王晶的《精装难兄难弟》,恶搞了王家卫,让自视甚高的他穿越到上个世纪粤语老片的片场,最终学会了理解和尊重曾经的粤语片。有趣的是王晶给楚原一个“电影之神”的角色,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正是源于楚原这一代人,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一点一点栽培香港电影的种子,如今才能看到它开花结果。

  斯人已逝,现世的掌声,楚原无法带走。但庆幸的是,生生不息,他留下的欢声与泪影,足以让我们后人再三回味。

  声音

  对于很多当年在香港看电影的年轻人来说,他就像一个专业的指标一样。——导演高志森

  楚原导演是我认识的导演里面,最有文学素养的。作为一个导演,他非常熟悉唐诗宋词。——导演、配乐师陈勋奇

  两个人就天天聊一个小时,我在他身上学了一辈子够用的东西。学的并不是拍电影,而是做人。——导演王晶

  采写:南都记者 刘益帆 林文琪 钟欣 彭思敏 实习生 关子琳 林嗣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