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探秘艺术品修复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朱蓉婷 08-04 00:00

  7月26日上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仪式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举行。广东美术馆特别策划推出“跨越时空的守护——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题展”,通过“揭示油彩的秘密”“重现国画的光彩”“溯古求新的技艺”“透视立体的世界”四个板块的内容,共展出包括广东美术馆在内的8家机构的修复案例40余个,向公众揭秘了修复师们如何使艺术品重获新生,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品的魅力和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价值,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参与。

  填补华南地区艺术品保护修复的空白  

  长期以来,华南地区缺乏一个专门负责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专业技术机构。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独特气候条件为艺术品的防潮、防霉、防虫等保存工作带来了特殊难题。加上早期艺术品收藏条件普遍有限,艺术品预防性维护和日常维护知识的匮乏,导致大量艺术珍品因保护不当而破损老化,亟待艺术品修复专业的深度介入。

  为突破艺术品保护与修复领域学科发展的滞后、学术力量不足、技术手段受限和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成立“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

  经过多年积累,广东美术馆现已拥有一批基础检测与修复设备,设有中国画装裱修复室、油画修复室、古籍文献修复室、陶瓷器物修复室、科学仪器实验室和作品修复拍摄室,成功修复过李铁夫、冯钢百、关山月、司徒乔、汤小铭等一批画家的重要作品,在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技术实践、实验室运作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修复水平在国内美术馆中走在前列。

  “中心的成立对广东美术馆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广东美术馆将充分发挥藏品、展陈和公共服务优势,积极推动国际国内特别是大湾区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华南地区艺术品预防性保护和修复技术的提升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道。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被特聘为中心项目负责人。王颖生指出:“中心的成立在我看来,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艺术品保存与修复工作在中国各大美术馆、各个高校都有较长的历史,但集中力量在美术馆系统内设立一个专业修复机构,在中国比较少见,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讲更是第一次。”  

  复原作品创作最初的样貌  

  莫述文是一位化学专业背景出身的修复师,曾在广州化工集团属下企业从事食品添加剂分析工作。她从小一直对艺术和美术很感兴趣,培养了做手工艺和模型的业余兴趣,上大学时也参加了美术比赛和手工艺比赛。

  她回忆,2006年左右,在一次机缘下得知广东美术馆在招聘一名艺术品修复师,要求应聘者有化学专业背景、有耐心、稳重,同时也要喜欢美术,她发觉自己条件完全符合,应聘后顺利进入了广东美术馆,如今担任修复部副主任。

  莫述文表示,如今年轻人对修复师工作的好奇和想象不难理解,但艺术品修复是一项复合型工作,需要掌握跨学科、跨领域的多种知识,既需要扎实的文史素养、传统技艺和美术功底,也需要掌握理化专业知识,其中也包括对科技设备、光学仪器的熟练掌握使用。

  在“跨越时空的守护”展览现场,一台德国徕卡DVM6显微镜将现场科技感拉满,在艺术品修复中,显微镜、紫外线、红外线和X射线,以及XRF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硬核科技”手段的运用尤为重要,能帮助修复师检测画作,揭示肉眼看不见的症结。

  也许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修复师是如何工作的?展览中,胡一川的代表作《挖地道》被作为典型修复案例展示。该画作的残损情况包括了绘画层龟裂、剥落,画布松弛变形,渗漏,油渍,长条裂纹,颜料层龟裂、松动以及不当修复造成的凸起等复杂因素。修复师需要对其进行颜料层加固和平复、作品整体拉撑平复、断口修复、清洁、除霉、强化画布纤维、填充和塑形、补彩、喷涂保护光油、边缘保护和安装背板等。

  记者在展厅现场看到,除油画外,此次专题展还呈现了国画、陶瓷、雕塑、壁画、古籍文献等多种类型的修复案例。在古籍修复方面,广东美术馆修复师郭慧指出,古籍修复工作的原则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基本上是以古籍修复方法和纸浆修复方法,两种方案同时进行穿插工作,而纸浆的修复就是将传统的造纸方法运用在了古籍修复中。

  针对不同的艺术品,其修复理念也有所差异。莫述文说,艺术品修复基本上遵循的是意大利修复理论家切萨菜·布兰迪提出的现代修复的三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

  “艺术品修复和文物修复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莫述文告诉记者。“艺术品被赋予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审美,与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理念不同,艺术品修复主张复原作品创作最初的样貌,而不是衰老变旧以后的样子。”

  如今,随着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的设立,修复师这一职业再度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实早在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走红,“修复师”这一职业就已走入了公众视野,“90后”、“00后”观众们不仅对文物神秘的“复活”过程深感兴趣,更是对修复师这份职业本身充满向往,其中也寄托了年轻职场人对沉静、专注、“择一事从一生”的美好想象。 

  专访

  广东美术馆修复部副主任莫述文:

  艺术品修复需要“既懂科技又懂艺术”

  南都:你是如何进入到艺术品修复这个行业的?

  莫述文:我是2006年进入艺术品修复行业的。因为是学习化学专业出身,曾经在广州化工集团属下企业从事食品添加剂分析工作。小时候一直对艺术和美术很感兴趣,培养了做手工艺和模型的业余兴趣,在大学的时候也有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手工艺比赛。在一次机缘下知道广东美术馆在招聘一名艺术品修复师,要求应聘者有化学专业的学习背景、耐心稳重,同时也要对美术感兴趣。我认为我的条件挺符合这个职位要求的,于是就应聘并顺利进入这个行业了。

  南都:艺术品修复和文物修复,在工作方法和技艺上有什么不同?会有哪些特殊要求?

  莫述文:艺术品修复和文物修复在保护和修复方面既有共同点,但又有不同的地方。文物是一个大概念,涉及的种类广泛。有些文物可以是艺术品,例如书画、陶瓷和工艺品等。有些文物就不一定是艺术品,比如说一些不可移动文物,例如名人故居、宫殿遗址这类的;哪怕是可移动文物也未必都是艺术品,例如古代的生活用具、化石、交通工具、农具或兵器这类东西。艺术品是艺术家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观念和审美追求而创作的作品,它们特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件作品都赋予了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风格和时代审美特征。

  正因为艺术品和文物之间存在异同之处,所以注定在艺术品保护修复和文物保护修复上存在异同的地方。比方说,在修复理念方面,文物修复比较注重“修旧如旧”的观点,主张在修复的时候尽量在作品上保留各种历史的信息,维持带有历史感观的一种面貌;而艺术品修复则强调把作品尽量恢复到作品当初被创作时的面貌,因为只有当初被创作时的外观才是作者真正想呈现给外界的面貌,我们要保护的就是作品最初的样子而不是衰老变旧以后的样子,而这个观点是与文物修复的“修旧如旧”思想有冲突的。

  南都: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哪件作品的修复过程特别值得一提?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修复经过吧。

  莫述文: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面有一件作品的修复经历是特别深刻的,那就是我们馆接受广州农讲所的委托而修复的一件巨大尺寸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名字叫《毛泽东同志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者是汤小铭和陈衍宁,尺寸为312cm× 214cm。这是我这么多年以来修复过尺寸最大、受损情况最严重的、花费修复时间最长的一件油画。这件油画的损毁情况特别多,包括颜色褪色、颜料剥落、画面发霉、画布霉烂和撕裂等多种问题,所以处理起来特别棘手,耗费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作品的整体修复。在修复这一件油画的时候基本把所有的油画修复技术都用上了,例如颜料层清洗和加固、画布的裂缝拼接、旧画布的托裱补强、霉斑的清洗以及画面缺失部位的补色工作等等。

  南都:作为修复师,你们是秉承怎么样的修复理念工作的呢?

  莫述文:我们在从事修复的时候一直遵循意大利修复理论家切萨菜·布兰迪提出的现代修复的三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即修复工作应尽可能减少对原有艺术品的干预,避免不必要的改变。修复师应尊重艺术品的原始状态,避免添加任何可能影响艺术品真实性的元素;“可逆性原则”是指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和技术应是可逆的,即在将来的某个时点,如果需要,可以将修复部分移除,而不损害原有艺术品的价值和完整性;“可识别性原则”即修复后的部分应与原有艺术品明显区分开来,使得未来的观察者能够辨认出哪些部分是原始的,哪些部分是后来修复的。

  南都:随着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的设立,修复师这一职业再度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你来说,这项工作给你带来最大的意义和收获是什么?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加入到这一行业中,你有什么建议?

  莫述文: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通过我们科学的保护方式使众多宝贵的艺术品能够长期维持健康、稳定的展示面貌,通过科学的修复手段使一些保存状况较差、原貌受到伤害的艺术品能够回复往昔漂亮的光彩。因为大多数艺术品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如果它们被损毁了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与修复那就可能永久失去,那绝对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重大损失。所以能够使这些优秀的艺术品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的文化历史,同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未来有志加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要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不要以为只要学习美术或艺术方面的知识就够了,对于化学、物理、艺术史、外语等方面知识也是要多多接触了解。毕竟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作,它是一个复合型的工作,它在进行的时候涉及了很多领域的知识应用。例如各种科技仪器的检测操作、不同化学材料的配制、作品的创作研究以及材料技法研究、外语专业学术文献的参考查阅等等,这些工作都要求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品修复人才必然是一名复合型人才。  

  本版撰文:南都记者 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