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城之后 我们做了逾万杯咖啡送到医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02日        版次:GA09    作者:靳格

截至2月13日,7人团队坚持送咖啡19天了。从左至右为:echo、顺顺、思琪、Ellen、段公子和小豪。

口述人:echo

(武汉一轻饮咖啡负责人)

武汉“封城”之后,我和7位小伙伴做了万余杯咖啡,持续至今。

我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为在这次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免费送咖啡。

如果疫情期间非要选择倒闭,我们希望做完最后一杯咖啡,送到医护人员手里,然后倒闭,而不是在家坐以待毙。因为我相信,这件事以后不管跟谁讲起来,我们都很拽,当年我们就是这么干的!

我是武汉一家咖啡店的负责人,我叫echo,是一名80后。

掏酒精跟牛仔拔手枪一样快

2020年2月13日,武汉已有早春的气息。最高温度爬升至18℃,但湿度达到了84%,许是湿气过重整个人有点疲惫。

往年这个时候,咖啡店里总是特别忙,生意也是好的。小伙伴们会围绕着情人节主题,推出情侣轻饮。店内咖啡香味缭绕,恋爱在空气里发酵。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而今天一大早,我穿过空旷的大街,来到我们光谷总店。小豪他们已经到岗,在统计当天要送的医院外卖量。我先用医用酒精给自己消毒,小伙伴们人手一瓶医用酒精,随身携带。现在掏酒精都成了下意识动作,就跟西部牛仔拔手枪一样,特别快。

随着媒体报道,我们也算是网红了。上午,一拨媒体来店里采访,稍微打乱了平日的工作节奏。因为要赶在中午12点前送出一批咖啡,小伙伴们都加快了动作。

第一批咖啡做出来后,两名女生Ellen和思琪熟练打包,并在杯上手写“医生最美”、“武汉加油”等鼓励的话,这些话她们写了19天。希望医护人员在极度疲劳时,能喝上一杯为他们定制的咖啡,释放一下紧张的情绪。

当时能看到一个人好稀奇啊

武汉“封城”之前,大家都正常放假忙着过年,一些家在外地的小伙伴陆续返乡。

光谷店位于武汉商业区,往年通常会营业到大年三十,采购年货的市民会到店喝杯咖啡。封城之后,我才陡然明白,原来这么“恐怖”,突然间大街上人、车都不见了,所有餐饮、娱乐场所都暂停营业。

封城第二天,1月24日我和留在店里的几名小伙伴“闲得发慌”。刚好有两个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买咖啡,当时能看到一个人感觉好稀奇啊。他们这个时候来买咖啡,说明医院现在工作量比较大,加班比较多,需要咖啡提神。给他们做完咖啡以后,我们当即开了个小会。

可能一两分钟吧,我们就决定,既然不能营业赚不了钱,那就做公益——免费给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咖啡,把名气做出来。我们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愿意来光谷店给医院送咖啡的伙伴,请报名。

很快,武汉本地咖啡师全报了名,就连在成都旅游的咖啡师小豪也辗转坐高铁赶回来了。为安全起见,大家就在光谷店附近租房子住,避免和家人接触。

还有一位伊朗籍咖啡师,叫Sina,他也没有“逃跑”。即便疫情高发期时,Sina收到伊朗派专机接他们回国的消息,还是没有走,而是选择留在武汉,和大家一起做咖啡。

小伙伴们的这种正气、勇敢、乐观,感动了我。最终,我们成立了7人团队为医护人员天天送咖啡。

不会怂得连咖啡都不敢做了

未来疫情不可知,我们面临房租、人工、物料等成本压力,当然还有小伙伴的健康安全问题。如果把店关了,然后都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无异于坐以待毙。

病毒不用怕它,为什么?不是你怕它就不来,不怕它就来,紧要的是要做好防护。如果我们怂得连咖啡都不敢做,那医护人员是怎么活下去的?天天得给病人治病,他们也是人啊。

当时,其他咖啡店都关门了,包括星巴克、COSTA等。“我们现在连竞争对手都没了”,小伙伴们开起了玩笑。

1月26日,按计划我们将送出第一批咖啡。头一天,7个人齐齐到了光谷店,戴着口罩、手套,先用酒精把自己喷了一遍,然后再把店里和设备都做了消杀。

跟湖北省中医院、中医院花园山院区两家医院简短沟通后,得知他们一天的消耗量约为300-500杯咖啡。医院现在分为早班和晚班,为了能让换班的医护人员喝上一杯热咖啡,小伙伴们也分两班,上午11点10分之前送一批,下午4点10分之前再送一批。

早上9点多准时开工,两个人专门负责磨粉压粉和萃取,一个人负责打奶,一个人负责打包。因为天气较冷,小伙伴们还特意调高了打奶的温度。

中午12点,第一批咖啡准时送出。我和咖啡师“段公子”把车开进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的食堂附近,院子里没人显得空荡荡的,发了微信后,等负责后勤的志愿者来取。

可能当时医院物资没有到位,志愿者戴着口罩远远站着不靠近。我俩把咖啡从车上拿出放下,退后;志愿者走近把咖啡,拿走。全程无接触、无交流。

到了第三次再去医院送咖啡时,我和“段公子”吃了一惊,医护人员这时全穿上了防护服,隔着护目镜,更加无法看清对方的表情。恍惚间,有种电影大片的错觉。

也有的医院是自己派车来取。我们给放到车上,然后对方开车拉走。当我们送到第四天的时候,省中医院已被列为定点收治医院。医院给我们发微信,建议先别送咖啡了,怕我们被感染。

当时,我就想连医护人员想喝杯咖啡都解决不了,我们也太丢人了。所以我们就坚持送到了现在。在当时物资比较紧张之下,医院给了我们半桶医用酒精,尽可能地保护我们。

最后一杯咖啡也要送到医院

听说我们免费送咖啡后,供应商也提供了便利,免费捐赠部分鲜奶和咖啡豆。而现在还有一些热心网友加入,他们在外卖平台下单,通过我们给一线医护人员捐赠咖啡。

关于成本问题,我从来没有计算过。在明知道不会盈利的当下,怎么算?只会让自己更伤心。我们团队成员多是90后,比较“没心没肺”,但也会问起这个问题。他们问我“要是坚持不动了、弹尽粮绝了怎么办?”我说怎么可能弹尽粮绝,我们现在还有咖啡豆储备,奶没了可以去买,糖没了可以去买,哪怕最后一杯咖啡也要送到医院,然后我们回去把电闸一拉,门一关,倒闭了也挺好的。

现在,我几乎天去盒马鲜生买鲜奶,一盒两盒地买。还被超市警告了几次,因为有“囤积”嫌疑,每次我都要解释一番。

外出时,我会戴好口罩。包括医护人也给了我们一些专业建议,不管你有没有穿戴防护服、护目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每次接触人或物之后,都要及时用酒精消毒。而为了小伙伴们的安全,我和“段公子”承包了采购和配送任务,剩余的人尽可能不出店门。

看到医生留言我们觉得值了

媒体称我们是正能量,其实我倒觉得我们是一个很酷的团队,并不是以多么悲壮或怜悯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团队小伙伴,多是从咖啡店的老顾客“转身”而来,理念相同,都热爱咖啡。

“我是湖北省中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感谢你们店的物资支持。等武汉战胜疫情,一定亲自去店里点上一杯咖啡,并表示感谢。”当在外卖平台上,看到有医生给我们留言时,我们觉得值了、事情做对了。

目前一天还是300—500杯咖啡,每天早上和下午,我们仍会跟医院先沟通需求量。有时遇到病人转移,会从400杯减到200杯,做多了也是一种浪费。

最近,外送单上新增加了酸奶和奶茶,要给医护人员换一下口味嘛。不是所有人都喝得惯咖啡的。

咖啡师三顺原本这个情人节结婚,但现在也结不成了。刚开始,家中老人知道他来店里做咖啡,又担心又生气,被骂得狗血淋头,但该做的事他一个也没落下。

我希望,若干年后,当大家回忆武汉寒冬里的这场“战疫”时,记忆里会有一杯飘香的咖啡。

栏目统筹:靳格 刘兰兰

采写:南都记者 靳格 实习生 陈晓君

受访者提供图片和视频

报料微信号:Gege-0022或dakeke-123

扫码查看更多口述实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