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教育公平,彻查每一宗冒名顶替入学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20日        版次:GA02    作者: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和“冒名顶替上中专”的事件余波未平,山东冒名顶替入学事件又被批量曝光。据南都报道,在2018年至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山东省教育厅回应,称针对清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撤销了相关人员的学历(学位),并承诺将严查考生身份信息,切实保障考生合法权益。

两年的清查工作,仅一个省内的14所高校,就发现了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无论是接连爆出的冒名顶替入学事件,或是242人的数字,种种迹象,都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个例。既然清查工作已经开始了两年,也许能从侧面反映,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甚至存在规模化的可能。

要彻查冒名顶替案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冒名顶替入学,是绝对错误且违法的,容不得半点侥幸,半点纵容,这是对被顶替者权益的极大侵害,也是对教育公平的视若无睹。

据媒体报道,“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中,冒名顶替者的同事表示,“不该弄这么绝,把她撤掉了,你们(被顶替者)能上去(工作)吗?能不?”从道理上讲,被顶替者合法权益被侵害、人生轨迹从此改变,居然会被质问,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去找顶替者“协商”,对权利的漠视和践踏着实令人齿寒。

从法律上讲,举报顶替者不过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自己被侵害多年、已经无法弥补的伤害讨一个公道,却要被问为什么不对违法行为妥协,为什么要合法维权而不是非法地做侵害自己的帮凶,到底是谁“做得太绝”?究竟是这样的观念氛围造就了批量冒名顶替入学的疑似案件,还是冒名顶替入学案的见怪不怪塑造了这种观念,目前已难知晓。但要明确的是,这样的荒谬观念,是对权利的漠视,以及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是绝对错误的。

树立正确的观念之外,还需要更切实的做法,来杜绝冒名顶替入学案件。例如,主动调查所有被举报的疑似冒名顶替案件,畅通举报与监督渠道,为被顶替者铺平维权之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目前,这一点做得远远不够,被顶替上大学的农家女向媒体表示,她去教育局查询自己的高考信息时,被要求提供除身份证以外的身份证明,以证明“自己是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懒政,也是对冒名顶替者的变相纵容。

冒名顶替案件,大多案情比较复杂,有的是单方面被瞒骗录取通知书被中途截留,有的是本人不知情家长与被顶替者“合谋”交易,有的是默许甚至参与交易。无论是哪种情况,每一宗冒名顶替入学案都必须深入调查,彻底查明冒名顶替的具体过程、牵涉的所有人,是否有地下交易产业链或权力寻租,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要查得清清楚楚。在这个基础上,再分别依法追责。

例如,有人将录取资格让与他人,并接受顶替者的资助,多年后发现此举对其档案、纳税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并因此又举报顶替者。这样的案情明显有别于录取通知书被半路截留、莫名被剥夺入学权利,而家人瞒着本人卖掉录取资格,则又是另一种情况。如何区分、认定不同的案情,作不同的追究和处理,也是一大挑战。

冒名顶替入学案件在一地集中批量被曝光,是否有交易网络、有多少相关人士涉案,都必须彻查清楚。注销顶替者的学历、学位,将其停职,绝不是类似案件的终点。查清冒名顶替案为何批量产生,建立起从监督、调查到追责的全链条机制,杜绝冒名顶替入学案,维护教育公平,才是正道。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