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19日,西安市大雁塔景区附近一家餐厅在餐桌放置标牌宣传文明用餐。 新华社发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记者1月4日从中国人大网了解到,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正首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草案共32条,分别对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为对餐饮浪费说“不”,草案规定,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
草案还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此,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应当明确“明显浪费”的认定标准,并对厨余垃圾处理费划定相应的收费额度。
应细化完善公务活动用餐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宴请、公款消费是餐饮浪费的主要场合。
草案对此明确,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培林对此表示,草案提出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但“标准化”的定义不明确,建议修改为“定人、定食、定价的标准化饮食”。他认为,当前公款宴请的金额有标准,但定食的标准还没有。可以先在公务消费中推行,然后推广到全国,引领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饮食消费习惯。
还有专家建议,要在法律中明确公职人员在反食品浪费中的表率作用,对公职人员浪费食品行为进行监督、通报和处理。
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食品,
政府可督促整改
根据草案,各级政府承担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领导职责。
草案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确定反食品浪费目标任务,采取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提出加强反食品浪费措施,持续推动全社会反食品浪费。
发现食品浪费问题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督促整改。草案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严重浪费食品,未采取措施整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被约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整改。
同时,草案还提到,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对全国节约粮食、反粮食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每年分析评估食品浪费情况,整体部署反食品浪费工作,相关工作措施和意见建议,由各有关部门落实。
此外,草案还规定,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餐饮业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建立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分餐服务,向社会公开本企业反食品浪费情况。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的监督,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大反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应当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标准。
点餐浪费
或将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
针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草案提出多项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
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环节,草案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加强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纳入培训内容。
提供餐饮服务时,要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
同时,草案规定,提供团体用餐服务,应当将防止食品浪费理念纳入菜单设计,按照用餐人数科学合理配置菜品、主食;提供自助餐服务,应当主动告知消费规则和防止食品浪费要求,提供不同规格餐具,提醒消费者适量取餐。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此外,草案还特别提到,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研判消费者用餐需求,通过建设或者共享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等措施,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等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和减少浪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淑娜表示,对点餐浪费的顾客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面临如何认定浪费、收费额度如何划定等问题,个别商家可能借此打开新的敛财思路,将其变成收费结账的固定项目。
还有观点称,许多饭店规定了包厢费的最低消费金额,为避免浪费,建议增加“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设置包厢费最低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