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6月17日9时2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3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小驻三个月,主要任务是建设、经营空间站,以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同时还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实(试)验,综合评估考核中国航天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的太空探索积累经验。
中国的太空探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CMS),于1992年9月21日建立,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试)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1999年11月20日的神舟一号到2002年12月30日的神舟四号,中国执行的是无人飞船探索太空。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一个里程碑式进展,中国第一次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升入太空;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将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载入太空;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进入太空;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将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
这些载人进入太空的时间最多两个月多一点,景海鹏、陈冬在轨飞行约33日,其中驻留天宫二号30天。比较而言,此次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太空的驻留时间最长,加上太空飞行,将超过三个月。因此,这又是中国太空探索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人类要探索太空,不能只是在太空遨游和走马观花,而是要驻扎在空间站生活、工作和科研,才能首先弄清人类是否可以在地球以外的空间和星球生存。在太空创立空间站和在其他星球上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设施,空间站就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基地和房间。不过,人类进入地外太空,首先检验的是人的身体是否能适应太空生活。这需要科学研究来回答。
研究表明,在空间站生活一段时间后,基因会发生变化,一些细胞中的染色体片段,特别是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基因会出现异常,另外航天员的心血管、体重、肠道菌群等均有变化。
这一切都是太空中的辐射、零重力环境等造成的,但回到地面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恢复正常。这说明,人类要在太空建立家园可能需要改变生理和身体结构,以适应太空环境。
现在,中国三位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生活和工作3个月,他们除了要建设运营空间站外,本身就是中国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个科学样本,获得第一手的科学数据后,这将有利于中国未来的空间探索。
当中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多,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中国的太空探索经验必将得到提升。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