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零碳样板”,横琴有何秘笈?

2024年全国生态日广东分会场活动今日在横琴举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8月15日        版次:GA04    作者:朱鹏景

  横琴芒洲湿地。

  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广东分会场活动在横琴举行。据悉,活动现场除了有广东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成果展之外,还有不同城市、机构进行生态主题分享,并现场实地调研“零碳大楼”。

  此次活动落地横琴,也将对外展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零碳样板”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广东启动48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2024年8月15日,也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据悉,在全国生态日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8月11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聚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这一主题,围绕五大领域、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广东坚持把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2012年以来,以年均3.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位居全国前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广东已全面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以及绿色金融、生态碳汇、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实施方案,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形成“1+1+N”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广州、深圳市及肇庆高新区成功纳入国家碳达峰试点,启动第一批广东省48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推动建设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也已获批筹建,并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广东分会场将实地调研“零碳大楼”  

  在本次全国生态日广东分会场活动上,将为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进行授牌。

  除此之外,现场还将邀请部分城市和机构进行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碳预算试点、典型地市绿色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主题分享。现场还将计划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横琴倡议和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除了授牌、分享环节,活动还将邀请参会人员和媒体前往南方电网珠海横琴零碳大楼等进行实地调研。

  据了解,“零碳”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建筑。它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优化建筑材料等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最小化。建筑下设发电端、用电端和储能端,并配备了600千瓦时的储能电源,可满足光伏发电的余量储存,实现本地消纳。    

  焦点

  广东分会场活动缘何选在横琴?

  横琴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全国生态日广东分会场活动为何选择在横琴举行?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借2024年全国生态日,横琴也将可以对外展示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生态建设。

  南都记者获悉,作为国家级综合体制创新示范区,自2009年以来制定和实施“生态岛”规划,横琴已先后开展国家首批低碳城镇试点、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等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总体规划》中,合作区也明确提出,将以高规格、高标准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面向未来、面向国际打造近零碳发展的“中国样板”。

  在高规格、体系化推进碳中和试点示范方面,横琴已逐步建立了智慧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智慧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燃气电厂微藻固碳工程等。加快建设了绿色低碳生态城镇,建成横琴供电局线路工区大楼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华策国际大厦智能化升级及节能改造项目等,落实公交系统100%纯电动化运营,有序开展新能源车船推广,2024年5月1日起合作区市政用电全部使用绿电。

  在环境治理方面,合作区作为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区,将自然环境与人工措施有机结合,完成包括天沐河碧道、二井湾湿地、花海长廊等海绵示范区逾20平方公里建设,建成214公里污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设施,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海绵城市治理手段,完成50个入海排口、56个入河排口的“查、测、溯、治”。2023年天沐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7%,成功打造美丽河湖建设优秀案例。

  在加强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建设方面,横琴2023年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5目83科305种、本土野生植物134科412属601种、昆虫14目74科203种,较合作区成立前增长幅度超过50%。开展原生红树林和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编制合作区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完成红树林营造25公顷、修复2公顷,建设了合作区首个古树公园。

  此外,还推进了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芒洲湿地公园提升改造提升,制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横琴湿地生态管养标准,建设横琴国家湿地公园首条自然教育径、科普宣教中心。

  近年来,横琴还广泛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与澳门联合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首创横琴自然周品牌,连续举办横琴两届自然周系列活动,与澳门绿化周联动开展七大主题活动二十余场,并在澳门科学馆等地开展多场面向澳门市民的生态科普活动,吸引琴澳市民三万余人参加。

  在横琴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系列活动中,通过开展横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观鸟邀请赛、嘉年华、大讲堂及观鸟体验活动共16场,共吸引全国各地28支队伍参赛,琴澳市民1400余人参加。  

  采写:南都记者 朱鹏景 赵雨琪

  大横琴琴建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