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读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以“湾区通”工程提升区域协同效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01月16日        版次:GA05    作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广东该如何发力?南都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释放的信号。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旭东:

  提升广深发展能级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旭东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这不仅是对大湾区重要战略定位的直观诠释,更展现了广东省对于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他认为,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大湾区需要设定更高远的目标,以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

  “大湾区要持续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意味着要在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曹旭东分析道。“这不仅要求大湾区在硬实力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在软实力上实现全面提升,从而成为引领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报告可以看出,未来大湾区建设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入轨道交通、标准应用、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的衔接和对接。”曹旭东认为,这体现了广东省对大湾区建设工作的细致规划和务实态度。其中,“湾区通”工程的深化实施,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曹旭东解释道:“通过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可以进一步加速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协同效应。”

  同时,报告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在四大平台建设的第一位,并着墨最多,这引起了曹旭东的特别关注。曹旭东指出:“通过深化横琴合作区建设,可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同时为大湾区内部体制机制创新提供重要试验田。这一安排不仅有利于澳门的长远发展,也将为大湾区整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中还提及要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以及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曹旭东认为,这是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战略部署。“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处于领先地位。”曹旭东分析道。“通过提升这两大城市的发展能级,可以进一步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大湾区整体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大湾区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曹旭东指出,当前珠江口东西两岸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上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大湾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林辉煌:

  从点到面,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加速崛起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林辉煌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乡村农文旅开发将采取成片、连片的方式,并将出台相关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以打破点状开发的局限性,推动连片开发的统筹思维。

  “这意味着政府将整合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形成互补的整体,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林辉煌认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建设将为当地发展带来积极信号,直接影响当地基础设施的提升。“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农文旅及康养企业加入,对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他还期望,政府能通过创新性举措激发社会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循环,其中包括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竞争性财政政策支持鼓励基层组织和社会资本的参与。

  与此同时,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推动出台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林辉煌对此解读,这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将特别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资源的倾斜,如财政资源、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土地指标等,以确保县域经济能够发挥其在基层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同时,这也表明政府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要素保障,以促进其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驱动力。”

  林辉煌认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目标是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自上而下的统筹机制,从省到市到县再到乡镇,建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和专班,形成了有效统筹。“它特别强调粤东西北县域的发展,并争取央企等多方面的支持,以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他期望,“百千万工程”同样要注重自下而上的参与,确保政策与地方需求相结合,避免形式主义,确保科学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确保这一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林辉煌提出,首先,政策本身需要科学合理,确保其价值和正向推进,避免浪费和形式主义。此外,区域之间的帮扶和协作也可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晖: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通发展

  过去一年,广东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效,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广东如何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高质量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晖告诉南都记者,广东省在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方面,除了练好内功,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外,还辐射输出,善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便利,面向港澳地区进行办学,中山大学在香港设立首个内地高校综合性研究机构正是在这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除中山大学外,其他广东高校也正在布局港澳地区综合性教学科研机构,以此为平台助推内地与香港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深度整合,推动高等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

  “广东教育强省建设的一大亮点在于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产生辐射和交融,进而推动教育创新与制度变革。”余晖说。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余晖看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部署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通发展的深化。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全过程”,二是“创新链”。

  “全过程”不仅意味着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过程需要融通,也意味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通,此外还有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的融通。

  “创新链”意味着教学手段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如报告中提到的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属于教学手段的革新,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等属于管理机制创新,体现了近年来有组织科研的新要求。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怡:

  多措并举做细做实县域医共体

  如何推进健康广东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在医疗方面,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做细做实县域医共体”。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怡教授表示,这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

  目前,广东全省市域内住院率维持在95%左右,县域内住院率维持在85%左右。“做细做实县域医共体是以基层为重点,建设广东省‘顶天立地’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

  高端医疗设备购置成本高昂,给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带来了资金压力。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医疗设备租赁改革试点增点扩面”。

  钱怡指出,“增点”就是让更多医疗机构受益于租赁模式带来的资金压力缓解和诊疗水平提升;“扩面”是将更多类型的医疗设备纳入租赁范围,以及增加每台设备的租赁数量,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本版图片:受访者提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