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2日,南山花园城小区门外,工作人员穿着防护衣服为出入居民测体温。

1. 2月12日,南山花园城小区,工作人员为车主讲解防疫信息。

2. 水径社区尚水天成小区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采买并分装生活物资。

3. 90后小伙黄少荃和同事在进行上门随访工作。
抗疫故事盘点·力度篇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1月23日,武汉实施封城,同日,广东等省份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防控成为全民参与的战“疫”。2月24日,整整一个月后,广东省卫健委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疫情得到初步遏制。
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斗争中,社区无疑是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之一。尤其是深圳节后返工返学人流增加,社区传播风险增大,防止疫情在社区扩散,成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深圳建立基层“三位一体”工作组、推行“五个100%”、“十个一律”等多项措施,形成了社区联防联控的有力局面。
疫情防控的这段特殊时间里,南都记者也深入到深圳各个社区防控一线,实地探访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记录下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与付出。
围合封闭式管理:
把守社区防控“第一关”
2月7日,深圳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社区联防联控机制的若干措施》,对社区防控措施提出若干要求。其中,社区小区100%围合封闭式管理、出入口一律设置检查登记卡,为更严密的社区防控把守住了“第一关”。
实际上,在这份文件发布之前,深圳已有不少城中村启动了“围合式”管理。2月3日起,有近10万人口、人员流动性强、出入口多的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就开始了“围合式”管理的工作。
走访期间,南岭村原有的7个出入口仅保留了两个,社区内共设53个测温点,由党员志愿者、村民志愿者、安保人员、物业等24小时轮流值守,7个主要路口则由党委委员包点负责。为了确保各检疫点排查工作落实到位,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把7个主要路口,几十个测温点全部走了一遍,一天就走了26000多步。
实行“围合式”管理初期,大部分居民都会配合体温检测,但还是有个别居民觉得“小题大做”,冲保安员“发脾气”。一线保安员回忆,“曾有居民不配合测温,说我们是‘神经病’。”而如今,随着围合封闭式管理这一形式在全市各社区小区的广泛实施,物业保安党支部书记陈东告诉记者,居民已普遍理解和支持这一防疫措施并主动接受测温和检查。
南岭村可以看作是深圳各社区小区实施围合封闭式管理的一个缩影。2月7日“最严”社区防控要求出台后,外来人员车和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返深住户一律进行排查,出现确诊病例住宅楼单元一律实行14天硬隔离,所有外卖、快递一律实行无接触配送,各种“硬核”措施一一铺开落实。市民切身感受到了防疫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社区的蔓延扩散。
“三位一体”工作组:
行走在社区防控工作的第一线
由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警务人员组成的“三位一体”基层工作组无疑在社区防控工作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对重点人群的上门随访、健康情况实时跟踪以及信息汇总等工作,为社区防控情况的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支撑。
龙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主治医师黄秀喜医生,自1月31日起,加入到了龙岗宝龙街道龙新社康中心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工作。每天,黄秀喜与工作组的同事们穿梭在社区的各个场所,筛查的人员有时达七八十人。
上门随访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却是基层防控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跟随黄秀喜走访期间,一户通过小程序申报了两人返深的住户家中,竟发现了另外4名未申报人员。“如果其中不幸有人感染,那其他人都是密切接触者,每一个人的健康情况都要做到备案。”黄秀喜说。因此,她对这户人家的每一名住户都进行了体温检测和登记,并发放告知书,叮嘱住户做好居家隔离和每日体温情况的上报。
社区工作人员也是“三位一体”工作小组的重要组成,他们发挥人熟、地熟、社区“活地图”的作用,打通了疫情防控“最后一米路”。罗湖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社区的90后小伙儿黄少荃是一名网格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也是社区“三位一体”工作组的成员。由于对辖区熟悉,他可以带着工作组穿街过巷快速找到重点关注人员的住所,因为对人员的熟悉,住户总能放心地配合他开展工作。
社区第一批采购的防护服偏小,体格较小的黄少荃刚好能穿得下,考虑到其他暂无防护服男同事的安全,黄少荃总是主动承担工作,并连续两个多星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作为“三位一体”工作组最后一环的社区民警,要承担起重点疫情地区返深人员排查、涉疫情数据上报及线索摸排以及涉疫情相关法律责任的宣讲工作。2月8日元宵节,记者来到南头街道星海名城社区,跟随这里的社区民警和社区、社康工作人员到小区某住户家中劝说其到医院进行检查。
由于此前电话沟通效果并不是很好,分管社区工作的南头派出所副所长庄思扬也来到现场与工作组上门向户主进行解释说明。社区民警从疾病的危险性到拒不配合防疫工作的法律风险等角度反复劝说,并承诺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后,这名户主最终表示愿意配合。
事实上,在防疫期间,深圳警方已经对多名不配合防疫工作的确诊病患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警方也呼吁,市民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配合做好社区登记,主动提供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行程和密切接触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好居家隔离人员保障: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外地来深人员,特别是重点疫情地区返深人员以及出现确诊病例的住宅楼单元住户均需在家进行隔离观察。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对这些人员的服务工作也落在了社区层面。用心、用情做好居家人员的生活保障,也是基层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
居家隔离人员在观察期间需要杜绝外出,为了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每日所需的食材、日用品大都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采买并送货上门。像这样的服务方式,在龙岗吉华街道的7个社区中,已经推行很长一段时间了。而各个社区建立起来的服务群组,则被大家亲切地叫做“楚友群”(楚即湖北省别称)。
赖春霞是吉华街道水径社区尚水天成小区的一名物业管家。早上9点多,她上班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超市帮小区里居家隔离的业主采买当日所需的生活用品。业主所需的商品一般都是在头一天下班前进行统计的。赖春霞告诉记者,小区建有一个楚友微信群,业主可随时通过群组或者物业管家“点菜下单”,工作人员就会进行统计并尽快协助采购,分装完毕后再挨家挨户送上门去。
从武汉自驾来深旅游的李女士一家被安排在罗湖老围社区的一家酒店实施居家隔离14天。了解到李女士有孕在身,老围社区党委书记许少琼立刻与李女士取得联系,在宽慰她的同时也联系酒店专门开辟隔离层供她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和胎儿健康。社区员工饭堂每天都会为李女士准备爱心餐,还特别配上一碗“老火靓汤”。安心度过了14天的隔离期后,李女士说,将来一定要告诉娃娃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在深圳遇到的一群好心人。
更多人投入防疫工作:
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以网格员为代表的基层工作人员始终是社区防控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测量体温、返深人员排查等等基础但重要的工作,都是由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人员完成的。福城街道基础网格管理组的黄道智向记者坦言,疫情初期,网格员们都是高负荷运转,一天要工作14-16小时,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为保证一线工作者不过度劳累,各街道社区充分动员了辖区内的社会力量,从志愿者到城中村房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一线社区防控的工作中来。在福城街道,1500余名城中村楼栋长被动员,签下“军令状”,轮流值守各城中村出入口,为辖区网格员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在大浪街道,街道办动员机关工作人员踊跃报名,加入一线工作中,在卡点为来往的市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哪怕减少出门的市民,也在用“宅”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联防联控的工作中来,成为深圳社区防控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进展
社区小区疫情防控 实施细则发布
2月24日,广东省卫健委发文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疫情得到初步遏制。2月29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又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以及复工复产、卡口管理、分区分级管理等新要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强化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细则》。
这份关于社区防控的新的实施细则,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同时,针对疫情发展的新形势,也对现行的设卡围合、查验放行、隔离措施、社企联动和基层防控力量均提出了强化优化要求。细则要求围合面积大、人员较多的社区小区可以合理增设出入口,但对出现疫情传播的社区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继续做好返深人员的隔离、核酸检测和生活保障工作,同时对复工企业的员工列入社区网格的排查范围。在充实社区小区力量、扩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建立社区一线防控人员轮休机制,做好一线人员的物资保障和心理干预。
提醒
人员流动增大, 社区防控迎来新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期深圳的确诊病例连续多日实现了“0”增长,但疫情的拐点尚未真正到来。随着近期深圳企业复工复产脚步的加快,人员日常流动增大,社区防控工作迎来新的挑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社区防控仍是不容松懈的重要环节。
统筹:南都记者 程昆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陈荣梅 谢粤蕾 程昆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