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民生幸福标杆圳在行动

民生幸福标杆成深圳建设“示范区”五大任务之一: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8日        版次:NA01    作者:傅静怡

今日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闭幕,两会闭幕后,迅速落实转化中央精神是各地第一要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生实事的探讨依然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了让市民更有获得感,深圳则从“民生七有”入手,努力实现“民生七优”,今年加大了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同时列出了民生实事40件,致力于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切实解决住房、教育等问题

深圳市民称“一年比一年更好”

“来深圳5年多了,自身的改变和城市的改变都很大,政府加大了公共住房的配比,让我租到了人才保障房,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周边的配套和环境也不一样了,回想起刚来深圳的城中村租房岁月,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在某大型公司从事专业技术的熊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深圳让他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一年比一年更好。

根据统计,2019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已累计落实人才住房项目157个、涉及房源17.27万套,累计完成筹建约11.25万套,占全市同期总量的40%;开工项目35个,总用地面积约9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9.2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1-11月完成筹建38521套,完成全年计划的166%,占全市同期54%,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筹建任务。

而在此基础上,今年还要加码。根据1月份公布的“2020年要完成的40件民生实事”,为了推进“住有宜居”,今年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根据规划,深圳市将在2035年前新增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其中市场商品住房70万套,占40%左右;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共100万套,占60%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计划今年内加大居住用地供地规模至293.2公顷,较2016年计划供地增加143.2公顷。这一数字创2016年以来新高,可以看出深圳在加大住房供给上的决心。同时,住有宜居还不光是加大供应,根据规划,今年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不少于10个小区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完成剩余4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等等。

“民生七有”结合“40项民生实事”

今年深圳要在这些方面发力

对于大力解决民生问题来说,住房只是深圳规划的“民生七有”之一。

去年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为深圳量身定制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蓝图,赋予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要求深圳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这七个方面被概括为“民生七有”,对于深圳来说这个新目标,是集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先行示范,过去对深圳的提法是经济特区,而在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利好下,全面的先行示范对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新发展机遇和动力。

而这七个方面的“民生七有”不仅从宏观层面上意义重大,同时也和每个深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全年工作部署安排,今年深圳要“完成40项民生实事”,提出切实把教育、医疗等短板变为发展的潜力板,全年计划安排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6%和15%。

具体来看,将着力推进幼有善育,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以上,努力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着力推进学有优教,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46所、新增学位21万个;着力推动劳有厚得,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着力推进病有良医,探索推进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两卡融合”,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着力推进老有颐养,建设10家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住有宜居,持续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着力推进弱有众扶,打造更有温度的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

今年还要加大民生投入

书记、市长表态“把民生落到实处”

为了实现所列出的民生实事,深圳首先从财政上予以大力投入。去年,深圳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013亿元,增长8.7%,占总支出的66.2%,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圳市财政局透露,今年深圳还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领域民生投入,包括市本级计划安排教育支出324亿元等多项民生支出。

今年1月份,省两会期间,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态,要推出一批民生项目、加快补足民生领域短板,将民生项目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空虚,说到就要做到。“比如今年全市计划安排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6%和15%,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新增病床8000张,在三年之内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46所,新增学位21万个,新建和改扩建公办普惠高中30所,新增学位6万个以上。总的一句话,就是努力把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好。”

而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言,也提到了要“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快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德、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眼下正是开工建设的时节,深圳各大民生项目也在加紧施工中。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介绍,今年确保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住院大楼、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深圳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挥中心、深圳电网北环电缆隧道、坪河雅苑、光侨雅苑及上海黄金交易所、广电金融中心等29个在建项目今年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大量的民生项目正在稳步开展建设中。

未来的深圳,值得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