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有一本特殊的日记——“雷锋日记”,它是由许许多多一线员工结合自己服务客户的点滴体会写出的,充满温情和正能量,已经编辑出了“第二辑”。
实际上,这些“雷锋日记”正是以彭建平行长为班长的党委班子与深圳全体员工在新时期探索如何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解难题结出的硕果。那么,这个活动的初心是什么?如何提升促进分行的服务面貌?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社会反响?对此,我们访问了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方众,解读“雷锋日记”背后所折射的“为民服务”的深度内涵。
一呼百应 “雷锋日记”发表近4000篇
早在2018年,李晓鹏董事长提出了“八有”银行战略部署以及“三名、四精”阳光服务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好总行党委的要求,把阳光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深圳分行党委委员方众阐释说,分行党委从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论述中受到启发,决定在全体厅堂服务员工中开展以“学写雷锋日记”(简称“雷锋日记”)为主题的服务学雷锋活动。
“‘雷锋日记’活动号召全体厅堂服务员工向雷锋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牢记阳光服务宗旨。”方众进一步介绍,“雷锋日记”活动提倡“日行一善”,以模仿“雷锋日记”的形式,记录本人或其他同事践行阳光服务的好人好事以及感想体会,并及时在分行的“阳光服务微信群”中分享。
该活动得到了厅堂服务员工的积极响应。开展两年以来,参与人数超过400人,员工在微信群发表的“雷锋日记”近4000篇。
润物无声 阳光文化绽放硕果
“不以善小而不为。在活动开展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光大的家园文化、阳光文化、崇商文化和担当文化的真谛。”很多员工发出这种感慨。
分行营业部的刘旖旎就有这样的深刻体会。一次,她在路边偶遇一位老人家正焦急跟他人诉苦,原来老人家不小心将好不容易拾废品攒的几百元烧坏了。刘旖旎主动上前告知可兑换,并引导其到营业部将部分残钞半额兑换,还有一些全额兑换,老人家喜出望外。“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偶遇,但能够利用自己知道的银行业务知识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内心觉得非常满足。”刘旖旎“雷锋日记”结尾写道。
深南东路支行的谭玉婷也讲述了一个温情故事。该支行有一位理财客户,工作非常繁忙,每次办理业务都是争取在中午休息时间从香港赶来。谭玉婷见状每次在客户到来时,去饭堂为她打一份饭菜。饭菜虽然简单,客户却非常感动,后续将资金陆续转到了支行,成为了支行的财富客户。
点滴之间尽显光大人文关怀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大批厅堂服务员工们冲锋抗疫防控金融服务第一线,为客户提供安全贴心的服务,用“阳光”助力冲破疫情的阴霾。
春风化雨 及时点赞鼓励 擦亮金字招牌
面对员工们的热情高涨与积极参与,“雷锋日记”也得到了分行党委的高度重视。
分行党委委员、主管服务工作的行领导方众身体力行,学习李晓鹏董事长利用互联网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持在“阳光服务微信群”里与员工直接交流。几乎每一篇日记都有他的及时点评,保持和员工“同事、同理、同步”的互动,从文化养成到方法探讨,多层次进行鼓励引导,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员工的积极性。
对刘旖旎的“雷锋日记”,方众点评,“点赞!你的善良,搭救了陷入困境的人,将阳光服务的关爱送到人的心里,我非常感动、非常敬佩、非常赞赏。”
对谭玉婷的“雷锋日记”,方众感慨,“感动!以客为尊,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提供恰当的服务。用心付出,送去有人情味儿的关怀,感动了客户,增加了业务。”
对江南月的“雷锋日记”,方众点评,“帮助客户就是帮助银行自己。点赞。”
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雷锋日记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分行服务面貌的整体提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深圳市民罗伟春感慨说:“雷锋精神传递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光大银行用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员工的做法非常好,在众多银行中,光大的服务是最贴心的。”
“如同春风化雨,沐浴阳光之下。”方众坦言,众多体验过深圳分行阳光服务的客户都有相同的感受,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光大银行阳光服务品牌的美誉度,也进一步鼓舞了员工做好阳光服务的积极性,擦亮了“阳光服务”金字招牌。
统筹:卢亮 文字:卢亮 楼蓉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