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援核酸采样的过程中,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先后多次派出多支队伍,人数最多的一次,队伍多达300人,从临床到机关,职称从高级到初级,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完成37万人次的采样。南都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这次抗疫中的60后面孔。
他去过小汤山抗击非典
他,去过小汤山抗击非典,在深圳“第二病区”抗击过新冠肺炎,如今又奔忙在支援核酸采样一线,他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刘亚杰。
这次支援核酸采样,刘亚杰从动员到培训,从指挥到现场检查全程参与。烈日暴雨中,他在各采样点之间来回巡查,这一天下午两点多,当他来到鹤州一个采样点时,发现市民已经排起长队,但是距离约定采样时间还有20分钟,为了不让市民久等,他二话不说,穿起隔离衣上场采样。
去年,在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第二病区”,刘亚杰也是带头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给患者采样,给大家做了个示范。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他正面跟非典和新冠对抗过,他总是冲在前面,用他的经验和担当引领着后来人。
支援核酸检测的“大队长”
他是这次支援核酸检测的“大队长”,刚入职3个月就被委以重任,他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吴文义。
6月6日晚上12点,吴文义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要他6月7日一大早带领300人队伍外出支援核酸检测,6月7日中午,大部队到达目标地点后,吴文义就留在临时指挥部,开始工作:跟街道、社区沟通,确定好采样点,协调物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每天,他的手机就跟热线一样电话不断,他就像一个大管家,大家有问题都第一时间找他。
队员们的工作时间大多是早8晚11,吴文义要开始得更早,结束得更晚,通常要到晚上12点才能结束当天工作:“要提前确定好第二天的采样点,分组,人员安排,物资……”像个陀螺转个不停。
非典时,吴文义还在四医大,他把抗疫的大部队送到小汤山;新冠时,他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把大部队带到了抗疫一线。“能够为深圳人民服务,无限光荣!”
爷爷辈的专家教授“点长”
他是这次支援核酸采样队伍中留下来收尾的60后,他是爷爷辈的专家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病理科主任李祖国。
在支援核酸采样时,李祖国主任所在的三个小组组团行动,他被大家选为“点长”。在他的带领下,采样点的工作井然有序,流程顺畅,效率很高。队员们计算过,按照每天的采样量,平均每三个小组每天采样量在5700-5800人,但是李祖国带领的这三组可以达到8700人!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