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党建的引领和赋能下,深圳市教科院各项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

2023年,深圳市、区、校共举办百余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
2023年,深圳市教科院着力加强能力作风建设,获评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通过省教育厅认定的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在向一流教育智库建设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这个‘抓手’,促进工作开展,将党建精神渗透和融入到各个板块的工作中,实现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深圳市教科院院长李桂娟提到,在党建的引领和赋能下,深圳市教科院各项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各条战线凝结为有机的整体,教研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走深走实。
以“党建”为引领,以“业务”为核心,以“调研”为抓手,以“可行性提升方案”为成果,深圳市教科院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这一领域的调研行动,既是应时代与科技发展之需,应教育大势之需,也是该院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党建工作、以“小切口”推进“大行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精彩缩影。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将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
2023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成为深圳市教科院蔚然成风的一股正能量潮流。市教科院党总支组织各党支部,选准“小切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体在职党员主持(参与)开展课题调查研究40项。其中,院党总支成员率队深入5个区级教研机构及20所学校开展“深圳市三级教研机构协同机制建设”主题调研,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健全深圳市三级教研协同机制,形成工作方案,指导全市三级教研朝着更加协同、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深入一线,采集民意,倾听民声。2023年5月,深圳市教科院面向全市教科研机构及中小学(幼儿园)发放线上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921份,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全面了解深圳市三级教研情况。
根据调研情况,将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深圳市教科院研制完成了《深圳市三级教研机构协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深圳市三级教研机构协同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深圳市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实施方案(2023-2025)》《深圳市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卓越教师”研训实施方案(2023-2025)》《深圳市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家型校领导、教师培养实施方案(2023-2035)》等调查报告及政策文件。
“我们还发动全体在职党员开展‘微调研’,鼓励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个人调研、组队调研、跨部门联合调研等方式,积极参与‘党员微调研’行动。”李桂娟院长介绍,党员通过深入教学、科研、社区一线,摸准情况、吃透问题,问计于师生、问计于实践,聚焦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常态化调研,已成为一线调研的中坚力量,为调研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基础。以个体的“微调研”带动整体的“大调研”,使得调研工作由浅入深,点面结合,与时俱进,形成了高效化、特色化的调研实践和调研体系。
调研先行,对症施策
与时俱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
人工智能是当下热门潮流,也必定给教育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引发重塑和变革。深圳教研工作者如何抓住这一重要变革的趋势,在深度把握深圳市情、校情、生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广人工智能教育,研发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创设与输出带有深圳特色的“先行示范”经验?深圳市教科院通过“调研先行,对症施策”的方式,为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在深圳校园的“融合”实践绘写了图纸,铺设了道路。
深圳市教科院开展了“深圳市促进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研工作,对全市中小学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到深圳市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各方态度,在此基础上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相关教科研人员撰写了《深圳市促进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提到,开展普及类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研究和实践,依据所开发的人工智能课程,开发集人工智能教育备授课、教学资源中心、AI算力中心、智能师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平台,以实现全市“一网统管”的人工智能教育。
《报告》强调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校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充实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市、区教研部门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常态化教研范围,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研究活动。
《报告》建议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模式探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课堂典型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全方位变革。
《报告》还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充分利用高校、深圳零一学院、企业的人工智能或“人工智能+”实验室、课程、师资等资源,通过夏令营活动、课题研究或跟岗实验等方式联合开展拔尖类人工智能课程的专题学习与实践,打造AI赋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
聚焦
党建与业务工作亮点纷呈
2023年,深圳市教科院党建与业务工作亮点纷呈。其中,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开展覆盖全市2862所学校(幼儿园)的“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破解教育难题行动,完成主题调研及成果转化运用清单28项,收集问题253项并全部完成整改;开发“走读深圳”思政教育课程25个;发布“行走的思政课线路”70条,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包288个;获第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4项,全国排第三;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42人,占全省17.5%;一等奖第一名15人,占全省28.8%;21人参加总决赛获4项冠军,占全省总决赛冠军总数的57%;组织参加国家、省精品课、典型案例评比11项;获国家级奖113项,省级奖503项;126个课例被省教育厅推荐参评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指导“减负提质”政策落实落细,721项优秀作业被评为典型案例;规划组织“四个一百”进校园活动,辐射人数超40万,举行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场观鸟教学直播活动,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25万;评选中华诗教试点学校共100所,中华诗教特色学校20所,“学习强国”平台上设立“青少诗教”“古诗里的爱国情怀”“最美诵读”等专题,累计对“中华诗教”349个成果作品进行集中展播,阅读量达900余万;推出全天候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成功接听3124个心理求助电话;开发小学1-2年级12课时人工智能数字课程资源包;开展100余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超10万人次参与;举办深圳学生创客节(2023)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4家AI教育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提供科技体验项目,参与人数突破2万。
文:周正阳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