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着体系零散、落实表面、合力较弱的问题。深圳市福田区梅林小学以“以人为本,自主发展”为办学理念,信守“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公约,积极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高质量样本。
学校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委会等,以互动为前提,架构沟通桥梁;多次开展春晖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公益课堂、家长义工进校园、亲子案例研究等,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有效推进家校共育。
同时,学校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2023年,学校申报的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园)项目成功立项,提供个性化辅导,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推行教育普惠,促进教育公平,效果显著。学校坚持“教育即善举”的立校宣言,通过家校社的紧密合作,努力构建互补、共生、共荣的幸福教育共同体,实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实行家委会三级管理体制
打通学校与家庭、社会间壁垒
梅林小学从体制机制入手,整体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起“情感上同心、观念上同向、实施上同力”的家校社合力育人体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幸福教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对此,梅林小学从制度入手,加强队伍建设,开设家长学校,凝聚家校社合力,共同创建教育共同体。学校实行家委会三级管理体制,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多次召开家委会会议,开展广泛交流活动,虚心听取各项建议,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家委会通过参与学校教学、融入学校管理、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打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推倒“无形”之墙,切实拉近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健全家校共育工作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合力。学校依托“深圳市杨玉秋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分享活动,不断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家校沟通能力。近年来,梅林小学数位教师获评“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福田区十佳班主任”、“福田区优秀班主任”。
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家委会队伍建设,通过每学期常态化开展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家委会成员参与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实现家长育人能力培养的个别化指导、常态化交流和序列化提升。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传播家校共育理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家长学校是提升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通过家长课堂、沙龙、讲堂等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缓解家庭紧张情绪。
学校利用专业优势,组织春晖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和公益课堂,并邀请家长义工参与校园活动,构建紧密的家校沟通渠道。此举旨在推广家校共育理念,鼓励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共同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同向而行,共育教育新风尚。家庭、学校、社会等参与主体对于教育的提质增效、内涵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命题。梅林小学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共同培育教育新风尚。“红马甲”,让校园更多彩。在梅林小学,有一群特殊的“红马甲”,他们是来自全校各个班级的家长义工们。他们或出现在校门口,协助指挥交通、引导学生入校,成为梅林小学窗口服务的一张名片;或出现在午休午托的教室里,参与学校的午托管理;或出现在运动场上,充当各项赛事的裁判;或出现在疫苗接种的队伍中,提供各项后勤支持;或出现在期末学业闯关的考场上,参与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或出现在爱心义卖的摊位上,体验活动育人的快乐……思想上感召,行动上支持,家校共育在梅林小学这片教育热土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邀请家长入校“讲课”
家校社协同育人进入新境界
在梅林小学,还有一群独特的“讲师”。他们有的是“福田教育家长讲师团成员”。无人机、IT电子、国际贸易、音乐欣赏、自我保护、演讲与口才……每学期多位家长讲师团入校开课,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们有的是熟悉的社区工作者,学校联合梅林街道办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关乎安全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关乎预防校园欺凌的“校园零零欺”活动,关乎禁毒教育的“护航青春 禁毒同行”游园活动,关乎消防安全的演练活动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设平安校园。
值得一提的是,每学期有约十位左右行业专业人士进入校园开展家长课堂。学校先后邀请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多位医生入校讲解健康教育课程;邀请深圳市妇女联合会志愿律师、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入校开设普法公益讲座,邀请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研究部主任莫小培入校开展“党史校园行”宣讲活动等,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
真实践,让体验更多元。校园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必须在社会中实践。学校借助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积极走进社区,通过宣传活动、志愿服务等,加强学生与社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学校还积极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开展如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红领巾飘扬在校外”、“行走的思政课”、“走近红树林”、“参观粮库”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场域。近三年来,逾二十名学生在福田区青少年科技节观鸟比赛、全国爱鸟周鸟类自然笔记大赛、粤港澳自然观察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学校荣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红树林基金会颁发的“积极组织单位”。
高水平推进融合教育
呵护特殊儿童优质成长
在福田教育“本真、适才、普惠、优质”的教育引领下,梅林小学旨在书写新的教育公平。如梅林小学,有四十余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为了让这群孩子顺利参与校园学习活动,学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年级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特教教师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
学校现设1间资源教室、3间个训室、1间沙盘游戏室、2间融合教育办公室,总面积达130㎡左右。学校利用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引进融合教育课程服务机构的课程服务,坚持学生“一人一案”原则,制定随班就读课程服务,开设了入班支持、个别化抽离辅导、社交技术、朗诵演讲、陶艺、绘画手工、篮球、乐高、非洲鼓、声乐合唱等一系列课程,保证每个随班就读学生每周享有3课时以上的个别辅导和训练。
学校还举办融合教育趣味运动会、融合教育毕业典礼、植树节“绿化校园”活动等,帮助学生获得有益成长。学校还定期开展亲子实践活动、亲子课、家长成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定期召开随班就读家长会,搜集建议和意见。通过家校携手,开展融合教育,着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携手家长和社会,梅林小学坚守“教育即善举”的立校宣言,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力量,真正做有温度的教育。学校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努力使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向”,学校和社会教育达到“同力”,有效推进家校共育,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幸福教育共同体。
文:周正阳 制版:刘嘉琳 刘艳兰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