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山市“百万英才汇南粤”洽谈交流会。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在伟人故里中山,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上演着生动实践。2025年第一季度,中山新流入就业人员超32万,人口流入增幅跃居全省第三,“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汇集超2.35万个高质量岗位,成为大湾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中山“引才如潮”的背后,是紧扣“百万英才汇南粤”战略部署,以政策组合拳、精准引才链、双向赋能策构建人才集聚高地的深度布局与行动实践。
政策组合拳 吹响人才回流号角
当区域竞争进入“人才驱动”的核心赛道,中山的主动出击有着清晰战略考量。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中山既坐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又在新能源、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加速布局,迫切需要以人才“增量”激活产业“变量”。
在此背景下,踏入2025年,中山市人社部门出台“稳岗六条”政策,以真金白银构建“留才引才强磁场”:发放上万个新春礼包温暖留岗人才,按50%比例补贴企业返乡返岗包车费用(单企最高5万元),精准解决异地务工人员返岗难题。春节后广东省首趟返岗专车抵达中山,就为TCL等企业输送超200名技能人才、企业骨干,打响了新春用工保障“第一枪”。
在节后求职、招工高峰期来临前,中山市人社部门继续启动跨市跨省“送岗”专线,前往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广西、湖南等地,打造“岗位需要+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组合服务,持续扩容人才“蓄水池”,为务工人员就业增收保驾护航,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精准引才链 奔赴北京、澳门“逆向引流”
中山更深远的考量在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既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机遇,又瞄准北京、澳门等人才高地“逆向引流”,在全省抢先开展清北专场招聘、澳门人才交流活动,构建“引进来”与“留下来”的双循环体系。正如中山市领导化身“招才官”在北京引才时所言: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真招实策”诚邀青年人才走进中山、选择中山。
3月,中山携重点企事业单位走进清华、北大,以“2场专场招聘会+2场校企座谈+2场双选会”的立体攻势,向顶尖学子抛出橄榄枝。作为广东省今年首个在北京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城市,便收到126份简历,企业面试转化效率提升1.5倍;清华场域内,神舞科技企业在短短1小时内吸引10名清北学子达成意向。北京引才活动吸引超千名学子了解中山,对接人数达510人,达成意向156人,创下清北高校单场活动引才数量新高,中山引才“加速度”超出预期。
主动出击、精准引才策略,也在澳门落地。中山赴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开展人才交流,吸引近千名澳门学子参与。中山与澳门理工大学就建立长期人才对接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与澳门高校内地学生联合会以及澳门369合伙小镇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向赋能策 人才与城市共生长
当32万新流入的就业人员选择中山,当清北学子落地扎根,当澳门高校人才合作达成,2025中山人才战略拉开序章。当AI技术赋能就业服务,这座城市上演着人才与产业、梦想与城市的深度耦合。
招才引才马不停蹄!中山已密集组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有关引才活动43场,超23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4.16万个,累计达成意向人数6124人次。
让人才与城市共生长,中山奉上最大诚意。中山积极推进就业与产业深度协同,实现“产业扩规模”与“就业提质效”的良性循环;争取到新能源、生物医药行业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以及工程系列机电专业等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打通人才成长及贯通路径;建立人才评价标准与产业发展需求直接挂钩的人才评价机制,使技能认证成为连接岗位需求与个人成长的“转换器”……通过生态留才、文化营才,让人才在优良营商环境中集聚成长。
产业出题,人才答题,政策解题。正如2025中山人才节释放的信号:我们不仅提供岗位,更提供成长的舞台;不仅打造安居之所,更构建逐梦之城。中山正奋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才高地,让八方英才“近悦远来”。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林葳 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