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花路中学效果图。

具体范围码上查看
“九洲中学、石花路中学是否应当独立划分学区?”“造贝中学投入使用后,权晖花园、星河苑等小区是否应重新划入十一中学区?”2024年9月,香洲区多所新建学校将招生启用。随着学区划分听证方案陆续公布,近日,南都收到不少家长反馈,对石花路中学和十一中学区的学区划分存在争议。
3月28日,南都记者了解到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已经发布关于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石花路校区(珠海市石花路中学)(暂定名)拟划分学区方案的通告,并将于4月29日上午10时召开学区划分听证会。
学区争议
石花路中学:九洲中学、石花路中学是否该合并招生?
石花路中学位于石花路西路北侧、建业四路东侧。建设规模为36个班,可提供学位1800个。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9月启用。目前,石花路中学已纳入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成为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石花路校区(暂定名)。
据悉,此次学区划分争议主要群体来自于目前九洲中学学区范围内的家长。家长刘女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近期听闻九洲中学会将在2024年9月招收的初一新生迁往石花路校区就读。“如果这样,上学路程将会极大增加,很多学生本可步行入学也只能开车接送,徒增家长和孩子出行负担和交通压力,且因很多孩子中午回家变远,只能午托,极其不便,让家长们十分焦虑。”
她表示,同许多其他家长一样,自己是为了入读九洲中学而购买的现有房产,最终孩子要去石花路新校区就读,让她难以接受。她认为,石花路中学作为新建学校,应该重新划分学区,“尽早开展石花路中学学区划分听证会,让家长们心安,让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
不过,记者也获悉,也有家长对传言中的石花路中学和九洲中学合并学区方案表示支持,“此举将可以更好推动香洲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让石花路中学办学品质得到最大保障。”
十一中学:附近小区业主要求就近划入十一中学区
造贝中学位于造贝路东侧、造兴路北侧,预计2024年9月招生启用。目前,造贝中学已经被纳入珠海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记者获悉,3月15日,香洲区教育局对外发布了造贝中学学区划分听证通知,根据学区拟划分方案,造贝中学学区主要是将目前现有十一中学区部分划走。
目前,这一方案遇到了权晖花园、星河苑等小区业主的反对。业主黄先生告诉记者,十一中刚投入使用时,根据“就近入学”原则,权晖花园和星河苑等小区均被划入十一中学,后因十一中学位不足被划入夏湾中学学区。“现造贝中学将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可极大地减轻原十一中的招生压力。鉴于此,强烈要求将权晖花园、星河苑重新划入十一中学区,确保孩子就近安全入学。”黄先生分析,“权晖花园和星河苑小区距十一中学861米,仅需经两条小支路,车流量少,交通便利,安全度高,而距夏湾中学1100米,需穿越主干道港昌路及昌平路,道路曲折,车况复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获得的一份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对于相关业主诉求,目前已有数百名业主签名,并递交给了相关部门。
记者发现,权晖花园、星河苑等几个小区,目前位于夏湾中学学区,但紧邻现有学区划分方案中十一中学区边界。
而除了记者收到的签名意见书外,目前在12345等多个平台,也均能看到业主对此问题的反馈。
对于此部分业主诉求,记者也同步向香洲区教育局咨询了解,教育部门表示,在造贝中学学区划分听证方案中,其中设置了民意调查问卷,市民可以填写反馈意见。此外,听证会报名时间为2024年4月1日至3日,也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市民报名参加,教育部门会充分听取各种意见。
官方通告
香洲区教育局:石花社区划归石花路中学
九洲中学目前设置48个教学班,提供学位2400个,据2023年11月的调查统计数据,香洲区教育局对九洲中学近两年学区内生源人数及2024年适龄儿童、少年人数进行预测,2022级学生人数(本校内含香洲户籍及非香洲户籍)达816人,2023级学生人数(本校内含香洲户籍及非香洲户籍)达954人,2024级学生人数(学区内预测含香洲户籍及非香洲户籍)达1056人,九洲中学学区范围内小区实际入住住户数也达到21984户。从数据来看,近几年九洲中学新生人数已超出本校招生计划,学区学位压力较大,石花路中学的建成,将有效舒缓九洲中学的学位压力。
本次发布的通告涉及对石花路中学、九洲中学、拱北中学和第四中学学区地理范围的调整。
据了解,石花社区目前所在学区为九洲中学,官村社区和竹苑社区目前所在学区为第四中学,将军山社区目前所在学区为拱北中学。
根据石花路中学的办学规模、周边社区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摸底调查、交通状况、未来周边地区新建学校规划及初中学位需求情况预测、主要道路等,拟将原属九洲中学、第四中学、拱北中学范围的石花社区、竹苑社区、官村社区全部划归石花路中学,将军山社区部分划入石花路中学;其他地区学区不变。
热评
珠海学区划分争议如何消弭?
不同的学区,不同的家长,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学区划分举行听证会之前发声,显然是想在学区划分尘埃落定前,表达意见,渴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被尊重,表面上是家长对学区划分、调整的焦虑,实质是对子女教育的关切;表面是家长对学区划分“就近原则”的坚持,实质是对优质学区、学位的渴望。
有网友评论说:“其实是教育资源问题,如果被分到更远的学校是一所名校,估计不会有家长嫌远。”
学区划分,不仅牵动到孩子、家长,也关联到片区的楼市,涉及多方利益,既备受瞩目,也容易受到干扰。如何才能彻底走出“划一次,争一次”的怪圈,消弭争议、抚平家长的焦虑?长远看,要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大力促进教育均衡,推动优秀师资在区域内合理有序流动。短期看,主管的教育部门要充分论证,通过调研、座谈、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确保学区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事后做好说明解释工作,但更关键的是得进一步明确、清晰学区划分、调整的规则,少一点模糊地带,就能去除一份争议。
按照教育部门此前给出的回应,学区划分当前主要依据学校建设布局及规模、周边住宅及人口数量、道路分布情况、交通状况等因素,以保障公平、教育资源基本均衡、相对就近入学和学区相对稳定等原则。其中,“就近入学”的“就近”是相对就近,并不是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即不是到“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
有家长称,从字面理解都正确,但实际执行却赋予了主管部门较大的弹性空间,比如“相对就近”的标准是什么,并无明确答案,这么多划分的原则,执行时怎么排定优先顺序也不够明了。
同一个学区划分,同一个标准,不同的家长基于各自的立场、利益却往往存在歧义,这也是学区划分容易引发争议的主要症结,即便事后有关部门解释起来,也可能由于规则不够清晰,很难说得细致入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家长自然也就难以心悦诚服了。
学区划分,必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学区划分不难,但要划分得好,让家长心服口服,却殊为不易,但越是如此,越需要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用更清晰的学区划分规则来化解争议,用公正、透明来消除误解。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朱鹏景 赵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