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泰国“杀妻骗保”男子能买十多份保单?
保险公司甄别高风险客户难在何处

去年底泰国杀妻骗保案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何该男子能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下十数份保单?为何频繁投保却未进入到保险业的“关注名单”,投保的保单可以覆盖高达3000万元的保额?
在外界看来,加强资源共享,建立高风险客户库,以甄别一人投保多个高保障保单,是规避“杀妻骗保”类案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过难度却不小,难在何处?南都记者深入采访多位行业资深人士,试图了解上述问题。
部分寿险可多家投保叠加赔付
据媒体报道,泰国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4日上午,天津男子张凡(化名)在泰国“杀妻骗保”案宣判。普吉府法院宣判:被告人张凡获无期徒刑。
这起案发泰国的“杀妻骗保”令人触目惊心。这位“杀妻骗保”的男子,为何能买下数十份保单?
事实上,根据保险行业的市场销售规定,其背后自有其合理之处。南都记者采访多位行业人士获悉,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以及意外保险等寿险产品,可以叠加赔付,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
不过,医疗保险等费用补偿型险种,是根据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约定的标准确定保险金数额的医疗保险。
南都记者获悉,不少投保人叠加购买的正是意外保险类别,风险保障额度非常高。从购买主体来看,被保险人主要有三类。其一是高净值群体;其二是为了覆盖保险而购买多份保单的群体;其三,则是为了完成销售业绩以及全面覆盖风险的保险从业人员。
那么,该名男子如何能为妻子买下多份保单呢?这意味着,该名男子采取了多方购买群体的方式,而且该男子大概率未进入行业的“关注名单”。
高风险客户甄别尚无标准
在外界看来,加强资源共享,建立高风险客户库,以甄别一人投保多份高保障保单,是规避“杀妻骗保”类案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过难度却不小。
何为高风险客户?对“关注名单”客户甄别标准不同,是造成资源共享的困难之一。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关注名单”?进入“关注名单”又意味着什么呢?南都记者多方采访获悉,保险公司会对各类险种设置额度限制。超过一定的额度,则被启动调查,进入“关注名单”。
有保险资深从业人士表示,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假设40岁以下的被保险人,保额超过60万元-70万元则要进行财务问卷的审核;寿险的额度则视乎年龄和地区的区分,部分地区超过100万元的额度亦有限制。
据南都记者咨询获悉,大部分保险公司对线上的重疾险或寿险设置了限额,仅限一份或不能购买多份;部分公司甚至规定所缴纳的保费不能超过一定的额度。不过,相对上述两种险种,意外险的线上销售更多,额度更高,而且大多以短期为主。因此往往会出现投保人多处投保、保额往往能超过数百万的情况。对于线下渠道购买保单的情况而言,南都记者采访多位人士获悉,保险公司在线下销售渠道亦对超过限额的保单进行财务问卷核查、体检核查等。
进入“关注名单”的流程
资源共享的另一个大难题则在于,进入“关注名单”的流程不同。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频繁投保、大额投保的客户,在触及某些情况之下,可能会进入到保险公司的“关注名单”。这些客户还要额外经过保险公司的财务问卷、体检等程序,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要求,则可以正常投保。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部分存在疑点或问题的客户,保险公司可能会拒保。并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有可能将该客户的情况报知保险行业协会。
“保险公司会否向保险行业协会汇报该客户的情况,则要视乎各家公司的规则和要求。”华南区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对南都记者如此表示。一旦报备给保险行业协会,后者往往会要求保险机构对该客户进行排查。经保险行业协会调查、了解后,该疑点客户或将进入到保险行业协会通知的“名单”当中,而各家保险公司将收到“警示”信息。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的“关注名单”和行业协会的“关注名单”存在较大的不同。如果有关人士进入到保险行业协会的关注名单后,各家保险机构将被提醒。但最终保险公司可以拒保,亦可以承保,这与各家险企合规部门的要求和销售策略有关。
共享资源或触及隐私问题
上述多位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一年内接到监管机构、保险行业协会要求协助核查个人情况的案例其实不多,部分年份只收到一两次。多位保险业人士均表示,若经营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之间打通了资源共享,很有可能会带来各种隐私相关的系列问题。而公司之间会否抢夺高净值客户而导致更为恶劣的竞争环境,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购买多份保单人士当中,部分人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覆盖风险,而部分投保的人士则为出自工作需求。据南都记者了解,购买十数份保险的投保人大多数是保险机构或保险中介的员工,部分人的保单数量或超过20份。
在上述多位人士看来,共享资源、构建高风险客户库的形式以及管理手段需要探索。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行业是否有构建高风险客户库的共识?
采写:南都记者 梁小婵 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