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白衣卫士 投入“战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钟锐钧 01-28 01:34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取消春节休假,轮番支援发热门诊。图为朱明华医生(中)和护士们。

临近中午12点,朱明华医生(左)接诊第一位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该患者曾接触过被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为保险起见,医护人员都戴上了面罩。

医护人员为就诊者分诊测量体温。

医护人员为就诊者拍摄X光。

怀孕急诊护士邹丽娜(右),坚守一线急诊。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发热门诊,孩子采样后,采集样品由检验科的医生带去检验。

护士领着患者来到留观病房。从进入发热门诊开始,患者就进入了绿色通道,中间所有环节都有医护人员带着。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武汉迅速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事件的进展。

1月24日,除夕夜,128名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响应国家号召,紧急整理行装,逆向而行出征武汉,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

这群“白衣卫士”出发了,他们来自广东9家三甲医院。

在新春伊始投入防控疫情战斗中,更多的是留下来坚守岗位、不负使命的医护们。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我希望尽可能地记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中的勇敢战士们。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其中一家医院,也是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定点救治医院之一。

我决定在1月26日,大年初二的一大早,前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当天下着小雨,降了温。

早上8点30分,我从番禺洛溪出发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平时驾车大约半个小时,这天仅用了15分钟。

从上新光快速开始,我默默数着路上的行驶车辆。

总共15辆,半数是公交车和出租车。

早上6点,神经外科的朱明华医生在发热门诊待命。此时的他刚抢救了一名患者,结束自己所在科室的夜班工作。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取消了春节休假,所有人轮流支援发热门诊。

“超哥”是内科门诊的医生,刚回到办公室坐下,护士便拿着体温计过来了。医院里的所有人每天上班前都必须测体温,包括后勤人员。“超哥”的体温还没测完,门外候诊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队。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直采取门诊分诊制度,在特殊时期尤显重要。大部分感冒和发烧的患者经过初步筛选,被安排到内科门诊进行诊治,只有真正具有风险的患者才会进入发热门诊区。即便如此,很多患者只要感冒发烧就来求诊,医院的压力还是很大,这就是整个医院都在轮换着支援发热门诊的原因。

10点,急诊科护士长蒋晓红给护士们做抗击疫情动员,护士邹丽娜挺着四个多月的大肚子格外显眼。

“希望这个班能够平安度过。”护士李永清说。她刚休完产假回到岗位不久。

早上进入到发热门诊的患者并不多,也许是下雨降温的原因。发热门诊保持着良好的通风,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却都是汗。口罩、护目镜、面罩、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套装备要在身上穿几小时,医护们都不敢喝水,更怕上厕所。因为防护服一旦脱下来,就不能再使用了。

眼看到中午12点,朱明华医生也快下班了,可这时发热门诊来了第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发烧症状有所减轻,但依然伴有咳嗽,她带着之前拍摄的X光片来给医生诊断。医生询问过后得知,这位患者曾接触过被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医护人员马上有条不紊开始操作标准流程:先给患者取咽拭子、抽血,接着在护士带领下拍摄X光。咽拭子样本将会进行甲乙流抗原、H7N9抗原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血液样本则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束X光拍摄,护士领着患者来到独立隔离的留观病区,等待甲乙流抗原、H7N9抗原和X光的结果。如果结果正常,这位患者就可以回家等候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最终结果了。

等待结果通常需要24小时,在这期间患者需要自我隔离。一旦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医院会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以对患者来说,没接到电话就是最好的结果。

有些患者没等到电话,但想再次确定便又拿着片子来到医院。其实,医生建议,患者实在不放心的话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就可以了。

我计算了一下,一个患者从进入发热门诊到做完检查,送到隔离留观病房,需要超过40分钟。

待朱明华医生看完这位患者,终于能下班了,一夜通宵抢救外加一上午的出诊发热门诊。

春节被召回、取消休假,全院医护没有任何怨言,仿佛在讨论家常事。因为大家都知道,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

急诊科的护士们在动员会后合影,大合照里每个人眼神坚定。没过多久,电话铃声响起,一组医护人员迅速穿起防护服冲上救护车。

这就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开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