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来论

依托价格信号,为疫情防控做好后勤保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远举 01-28 01:3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陡然严峻之后,处于防控、治疗第一线的医院、医护人员被压上了千钧重担。但是,现代社会,防控疫情还需要物资的支持,口罩、防护服、消毒液、药品,离开了这些物资,医护人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武汉的一些医院直接向社会发出物资求援呼吁之后,武汉以外的湖北地区多家县市医院,甚至位于广州的广东省人民医院都发了公告,向社会募集防护耗材,不要钱,就要物品。这种短缺现象,部分源于春节期间企业都处于休假状态,也源于疫情的暴发和升级猝不及防,所以,相关物资出现总量上的短缺是必然的,但也只会是一个阶段性现象。中国是世界工厂,随着相关行业的生产能力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开足马力,再加上全国各地的支援,武汉地区相关物资短缺的问题应该很快能有所缓解。尽管如此,仍然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物资调度和分配效率的问题。

慈善分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最近,网传一批医疗物资(300套防护服)到达武汉,武汉红十字会要求捐赠者支付6%至8%的服务费,不然拒收。随后,武汉红会回应媒体称其系谣言,红会接收物资并不收费,然后给卫健委统一分配。

红会的这个态度是正确的。客观地说,慈善有成本,识别、运输、办公行政都需要消耗成本,所以,对捐赠的物资收取一定手续费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不过,向奋斗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捐赠他们所需的紧急物资,并非一般慈善,这个时候,红会就不能仅仅是一个渠道,本身也应该是义务和爱心的一部分,所以,即便平时收取管理费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在这个危急时刻,红会应该照顾公众感受,免除费用。

正如武汉红会所透露的,更重要的分配环节在于卫健委。现代社会,数据是一切科学决策的基础。疫情防控本质上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卫健委在相关物资的分配上有必要借助大数据工具,建立清晰的分配机制,高效地分配相关物资。

如果说官方对于物资的分配应以数据为依据权威调度,那么在民间防疫上,不管是总量动员,还是分配效率,都更应重视价格信号的作用。

以口罩为例,工厂需要在春节假期召回员工,加班加点,还需要上游厂家及时足额提供原材料。当这些生产原材料、生产口罩的厂家,生产线全力开动的时候,制造生产线的厂家也要全力配合,维护生产线。中国现在每天有生产2000万只口罩的能力,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生产生产线的厂家也要动起来,由此,又产生钢锭、铝锭、轴承、皮带、单片机的需求。这些东西的运输,又需要大货车司机、物流公司技术人员配合。而口罩厂现在需求虽然很大,但峰值之后需求会下降,扩展生产线是否划算?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当下的总量供应,也涉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总量供应问题。毕竟,抗击疫情,现在看来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

除了消毒液与口罩,我们这场防疫战还需要很多东西:空气消毒器、防护服、注射器、药品,甚至大白菜、方便面。这些东西的总量供应都是在价格信号下运行的。政府虽然可以影响企业与平台,但普通员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要依靠价格信号。只有价格信号才能让整个社会生产体系、让普通员工在疫情的风险之下全力开动,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总量的供给。

当然,在价格信号之外,也要有政府部门的强力调度,以弥补价格信号失灵之处。总之,以价格信号为基础,以政府强力统一协调为依托,这是未来我们在抗击疫情方面,总量供给与分配效率问题上的两个途径。  □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