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者:
抵达当天就分工 设有两个隔离房备用

首批应急施工人员大年初一集结完毕(小图)。 受访者供图

应急施工队从外省工地调拨防渗材料驰援武汉(大图)。
大年初一,一支由35人组成的应急施工队在京集结,开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重地区——湖北武汉,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当晚,这支来自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能环境)的援建团队就抵达位于蔡甸区武汉职工疗养院附近的施工现场,开会部署具体分工和项目进度,确保在2月1日完成火神山医院3万平米的防渗工程,并于2月3日交付使用。与此同时,全国多家企业派出的人员和物资正在火神山工地汇集,共同帮助疫区渡过难关。
这是武汉市政府按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要求加紧建设的第一个集中隔离治疗点(此后两天又决定追加建设一所“雷神山医院”)。一线建设者们深知责任重大:“提前一分钟交工,就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
项目开工第4日,身在建设第一线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工程师和管理者们工作节奏如何?项目建设是否顺利?带着这些问题,南都记者于1月27日访问了高能环境固废工程湖北区域负责人朱金榜,他也是该公司援建火神山医院的现场负责人。据介绍,1月27日夜间,高能环境的技术人员已经进入新近开辟的雷神山医院工地进行前期勘探。该项目建成后,初定新增床位1300张。
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
早晚进行体温监测
南都:请问你们的援建团队共有多少名成员,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朱金榜:目前我们已经有35名施工人员在现场。加上后续人员,预计一共50人左右参与项目建设。高能环境主要负责火神山医院3万平方米防渗工程的施工,其中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的调配进场、防渗工程的整体实施,以及土建等其他专业的交叉配合。同时,我们也在接洽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帮助设计火神山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的转运问题。我们还提供了HDPE膜、土工布、加热墙、焊接机等设备。
南都:这次你们前往疫情最重的武汉,而且是在春节期间,家人肯定非常挂念,如何与他们沟通?
朱金榜:主要通过电话和微信沟通,我们每晚各自抽空给家人报一次平安。家人知道我们是在为“抗疫情”而战,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南都:目前一线建设者的防护用具是否充足?
朱金榜:我们的防护措施还是比较完善的。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早晚进行体温监测,要求进场人员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每日对生活区消毒两次,现场还设置了两个隔离房间备用,只要检出体温异常就会上报,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施工任务重,工作量大
堪称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
南都:你们在工地上怎么吃、怎么睡?每天需要工作多长时间?
朱金榜:食宿由总包方统一安排,工地附近有定点宾馆和就餐区域。每天在现场的工作时间基本是10个小时左右,不过,还有很多协调工作需要在现场之外进行。我们可以轮流休整,能保障一定的睡眠时间。
南都:此次工程建设中,你们团队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朱金榜:由于疫情蔓延,导致各地封村、封路,材料的调运和运输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赶工期,高能环境已经把全国各个工地上的材料调往武汉,以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建设。
南都:在火神山工地,你的切身感受是怎样的?
朱金榜:这次施工任务重,工作量大,堪称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大家在施工现场都是精神高度集中,心中想的是怎么样尽快完成工作、早日交付,为消灭疫情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南都:身在一线,体力消耗又比较大,如果产生负面情绪,会怎么进行心理调适?
朱金榜:我们整个团队斗志高、士气足,觉得能参与其中很自豪。大家都在为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贡献力量。
南都: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李克强总理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也专门来到火神山医院工地,当时是怎样的情形?
朱金榜:总理到达现场以后亲切地叮嘱所有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以及注意施工安全。他还叮嘱所有人员的工资一定要按时发放,并且要按照国家标准支付工资。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 上一篇:火神山医院抢建的1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