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举办“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新闻发布会
返程人员都要隔离吗?是否去哪都要戴口罩?

1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举办“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返程人员都要隔离吗?是不是去哪都要戴口罩?1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举行“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有关情况。
返程潮如何防控?
流行区返程人员应自我监测两周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针对春节返程潮可能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已经编写、下发了相关指南,公众可以借鉴近日由卫健委与疾控中心编写、下发的相关指南。疾病流行地区返程人员应进行连续14天的自我健康检测,每天两次。社区工作者应与返程人员保持联络,持续了解情况。如果条件允许,返程人员应当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避免和家人接触与外出。
冯子健强调,公众应当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老年人和儿童是否风险更大?
目前病例中儿童病情较轻,中老年是病重人群
冯子健表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中儿童、婴幼儿病情较轻,病情较重的仍以中老年人为主。从目前疫情监测情况看,确实发现一些儿童和婴幼儿的病例,但是这些病例的临床症状、临床病情都比较轻。病情较重的仍以中老年人为主,中老年人主要是有慢性基础病,发生重症、发生死亡的风险相对要高一些。
他建议,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强度比较高的地区,要加强对儿童和老年人的保护,老年人外出时要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要出行时要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对于孩子,要减少外出,特别是要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去活动,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要及时就医。
公共场所都需戴口罩?
独处、无密集人员接触可不戴
冯子健介绍,佩戴口罩疾病预防是基于个人暴露风险考虑,直接照料和服务医务人员有风险,他们要按照医院感染防控要求佩戴符合防控要求等级的口罩,其他人也应有所考虑,如果要到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建议戴口罩。
冯子健称,如果独处或是自己散步,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如果没有这一情形,也可以不戴。
“如果出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不管是居家还是到医院就诊,这个时候要戴上口罩,其他人员可以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公众佩戴口罩也不必随时换,医务人员有严格规定,其他人员,口罩不必用一次换一次,可以根据清洁程度使用时间更长。”冯子健说。
回应500万人离开武汉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
针对有500万人在春节前离开了武汉的情况,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表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所以在当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控制潜在的传染源,一定要理性对待。
“近期确有群众,包括从湖北到方庄的人员,以武汉的居多,其他城市也是有的。方庄地区办事处统筹各个居委会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登记和管理,并告知了需主动配合居家隔离的14天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吴浩称。
吴浩介绍,北京居委会采取了包片管理,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区政府机关组织一个人,从街乡机关干部抽调一个人,再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包片管理,这种包片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隔离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扮演了家庭医生的角色。吴浩举例,丰台区将家庭医生的团队与居委会进行一对一组合,同时在辖区公开公布家庭医生的团队人员手机号,引导居民和家庭医生进行签约,包括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新时代,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控制力度,科学防控。
此外,吴浩还介绍,社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咨询、随访,指导居家监测和知识防护,同时利用线上的咨询解决心理焦虑疏导。通过家庭医生对发热的患者、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的、分类分层的有效排查和分流,减少居民盲目到医院就诊,检查交叉感染性,让科技能够助力防控。
“总的来讲,我们认为隔离观察不是隔离交流,我们的目的是隔绝疫情,但不是隔离真情。”吴浩说。
社区卫生人员专业培训情况如何?
督察小组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督导医务人员
针对一些群众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吴浩回应称,早期的时候,老百姓的恐慌心理还是有的,随着新闻媒体的大量传播,广大老百姓已经认识到危机,应该达成共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最佳、最有效的办法。
吴浩表示,目前我们仍然要发挥和动员社会的全部力量去进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从而实现综合性的防控,才能防止疫情的输入、蔓延、输出,最终控制疾病的传播。
社区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情况如何?吴浩表示,社区下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导文件,目前,我们采取是在线学习,其中开通了网络专项视频模块,方便医务人员灵活地安排学习。此外,上级部门还专门抽调了督察小组,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督导医务人员。此外,我们还将对居委会干部和防控成员进行培训,形成群防群治,增加社区对疫情的防控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刘嫚 实习生王森 乔燕薇 马一潇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