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民战疫,请善待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1-31 01:38

1月30日,广州一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院,这是广州首例出院的感染者。近几日,各地陆续都有肺炎病毒感染者治愈出院的消息传出,不乏患者在出院时手捧医生递上的鲜花,感谢医务工作者“冲在危险前沿”“战斗在一线”。

尽管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仍缺乏了解,从科研到医疗目前都仍在紧张的探索、攻关中,但在2020年这个沉闷的开年里,患者治愈出院可能是最能让人收获安慰的场景。广州首例治愈患者通过媒体向公众表示,“不必要恐慌,做好隔离,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病愈归来总是欢喜,人类在被动面对疾病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收获教训、积累经验、增进技艺。在好的结果面前,对医务工作者表达感激,这不独是本次全民战疫中才有的场景,只是因为肺炎的来势汹汹,使得这种感念变得尤其强烈。

患者治愈出院时与医务人员互致祝贺并不少见,但也必须要承认,在面对并不如意的治疗效果甚至是天人永隔的悲恸时,医患关系紧张也很常见。据中新社报道,武汉第四医院有多名医务人员日前遭一名肺炎患者家属的殴打,疑因患者此前医治无效死亡,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个案并不能代表这场全民战疫中真实、全部的医患关系,当事医生一句“不希望在此时因此事受到太多关注,更多还是希望能够齐心合力战胜疫情”,让人看到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品格和修养。

这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遭遇亲人的噩耗,家属心情固然值得理解,但以伤害他人(尤其是伤害在这场战疫中可能已经精疲力尽的医务工作者)的方式表达悲伤,断然不能为法律所容。不独此例,日前在湖北孝感,还出现发热男子因未购到所需药品时情绪失控,“故意摘掉口罩,对着医护人员咳嗽”的情况,更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令人动容的彼此祝贺与感谢,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得与类似上述这种不甚愉快的医患相处共存。正如此前南都社论所指出的,一旦升级到针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事实上就已不属于所谓医患关系的范畴,需要的就是公平、及时的治安执法,以维持基本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说,人们对待现代医学的态度、预判和各种期待,固然可以理解,但也必须要有最基本的理性。特别是在这场异常艰辛和凶险的全民战疫中,医务人员事实上也在摸索,他们更可能面对失败,也同样身处险境。正如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讲话视频中所说,从去年底开始“在对疫情风险性、传播性、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暴露在病毒前面”,医务工作者“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们的身体也会超负荷、需要换岗,还要频繁地面对悲恸、失败和沮丧。

就在近日,一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突然接到电话“立刻泣不成声”,因为他的同行好友感染新型肺炎,身处病危中。医务人员也是血肉之躯,是家中的支柱、别人的妻子儿女,在面对未知的病毒凶险时,他们也有更多情绪崩溃、无处宣泄的压力。那些患者及其家属的抱怨、不理解乃至暴力相向,在“和平时期”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在这个时候能不能尽可能地少些、再少些?

功成或不必在我,但治疗失败也请能有最起码的理智和理解,对现代医学抱持最基本的理性,是身处凶险肺炎疫情中的病患最可贵的修养。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医学格言所说的,医学本身就属于那种“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事业,但也正是因为它的那些未知,才让人类一直对再艰辛的探索始终都怀抱希望,人们在无助时,也不得不彼此宽慰、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