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护目镜容易雾化 打针也要“一针见血”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护师 梁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程小妹 02-01 02:0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梁成护师(左)、血液内科梁玉婵护师(右)准备进入病区。

1月30日

不知不觉,我已经上了四天班了。每一次上班都要穿上严密的防护服、穿上不透风的隔离衣、戴帽子、N95口罩、护目镜和面屏,再戴四层橡胶手套。穿上这一身装备,对于我一个男的来说走起路来已经很笨重了,但也还能撑得过去。最大的障碍是,护目镜容易雾化,才戴上不到两分钟眼前已经是一片模糊,感觉一下子从5.2的视力变成一个上千度近视一样,就算把东西凑到面屏前面,看到的都是模糊的。我作为护士要给患者打针,视野不清晰对我的工作无疑造成很大影响。

来武汉之前,我在急诊上班时,常因为打针“又准又快”而受到同事、患者的称赞。遇到年纪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或小到几个月甚至出生几天的新生儿要打针,特别是患者血管是见不着又摸不到的情况下,很多同事都会来找我帮忙,让我去给患者打针。但现在这样的视野情况,我要怎么给患者打针呢?加上手上还戴着厚厚的四层手套,这是以前从来没遇到过的。

在进入病房习惯了里面的温度后,我发现其实护目镜的正前方虽然一片模糊,但是在护目镜左右最边缘,有1-2厘米的位置比正中间稍微清晰一点。因此,在给患者打针选择血管时,我不断地调整面部的位置,尽可能地斜视盯着那一两厘米的位置,透过那一两厘米的空隙加上以前打针的经验,我发现面部正面与患者血管位置成40-45度角时,就能看到血管的大致位置。总结出这个经验后,在上班的这三天时间里,我已经给30多个患者打针和抽血,全都是“一针见血”。

一次打完针后,有位患者打趣地跟我说:“咦,小伙子,我的血管那么难打,我本来都做好再挨一针的准备了!没想到你技术那么好,一针就搞定了,还不怎么痛,好样的!”每每听到类似的话语时,我都说:“谢谢您的信任和支持!你们早日康复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整理:南都记者 程小妹 通讯员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