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疫工作中,那些发生在深圳大浪的暖心故事
有人顶替体弱的妻子上一线 有人自费给市民买菜

周家在体温检测点为来往的大浪居民测体温。
专题
随着“复工潮”到来,深圳的社区防疫工作难度也与日俱增。位于深圳龙华区的大浪街道,近日推出“红黄蓝绿”人员分类管理四色工作法、测温点“1566”工作法、“无人机消杀”等方法,规范完善社区防疫工作。除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区防疫工作中,最关键的是一线工作人员。义工自愿加入防疫队伍、党员干部为村民购买物资、饭店给居民免费送菜……这些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大浪街道社区防疫的工作中上演着。而今,社区防疫还在紧张地进行,这些温暖的瞬间,也更彰显了特殊时期下的“大浪温度”。
妻子身体不好也想参与防疫
丈夫:我替你上!
周家是龙华一设备企业的企业主,妻子邓月娥则是大浪街道图书馆龙平分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邓月娥所工作的图书馆近日因疫情闭馆了,但当她听到街道号召机关人员参与到一线防疫中时,第一时间就想报名,“一线缺人,我想去帮忙”。作为邓月娥的丈夫,周家心里隐隐有些担忧,“我爱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身体抵抗力差,也不能过于劳累,实在不放心她去”。
大浪街道的工作人员称,邓月娥身体不好,大可不必上一线,大家也都理解。但丈夫周家却在此时做出一个决定,“我让爱人先报名,如果被选上,我就替她去”!就这样,邓月娥的名字出现在了大浪街道第一批志愿报名到一线的人员名单里。
最终,周家顶替妻子上了一线。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下午3点到晚上11点,在大浪街道泥头咀新村的村口,周家和几个一线工作者一起,为来往的市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周家说,泥头咀村的人流量较大,有时候一天下来就要登记1000多人的信息。晚上11点钟“收工”,周家每晚到家都已经是12点后了。他坦言,上一线前,也有过担心和害怕,“但真正开始工作以后,看到身边那么多人都和你一样,每天忙忙碌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目前,周家的企业正在申请复工,但他表示,即使复工,自己也会争取把该做的一线工作做完,和大浪的一线人员一起打赢这场仗。
义工加入防疫队伍
称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夏东海是大浪街道小草义工协会的会长,也是大浪街道的居民。他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义工协会先是在大浪商业中心的服务站进行一些免费服务,“像是免费派发口罩、帮助大家测量体温这类的”。但如此做了几天后,义工们发现医疗物资越来越紧缺,大家连口罩都买不到,更别提免费派送,服务站只得暂时停止服务。
这几天,一线社区防疫人员紧缺,夏东海号召了几位义工也加入到一线工作中来。他们分散到各个不同站点,帮助一线人员开展测体温、登记车辆人员信息工作。“真正开始了以后,才发现一线人员的工作真的压力非常大,他们每天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而且不容有错”。
随着深圳企业逐渐复工,义工们也慢慢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但夏东海说,自己一直在微信群里动员其他义工,希望不断有人来顶上,一直到社区防疫工作顺利完成为止,“我是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的,我是会长,也是一名党员,一定会带好头”。
暖心故事每天上演
社区防疫仍在继续
其实,夏东海和周家只是大浪一线防疫人员的一个缩影。社区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每一天都有暖心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2月9日,大浪街道派驻高峰社区下早新村第一书记杨爱轩值班时发现一位湖北男子,过年没有回老家,手上现金也所剩无几。杨爱轩到超市自费为他买好米、菜、电饭煲,还安排党员志愿者将物资送至该男子家中;同一天,大浪劳动办工作人员樊鹏在大浪商业中心友谊书城门口的献血车中热心献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热血传递挽救生命的贡献;龙胜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及出租屋房东,为生病住院又经济拮据的住户支付就医检查等费用……
这些一线工作者,从春节假期至今,每天都在为了做好社区防疫工作而忙碌着。接下来,随着返深人群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量也会与日俱增。但正如周家所言,只要看到有那么多人和自己在一起忙碌着,这场社区“战疫”,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统筹、图、文:吴灵珊 吕丹红
制版:朱林 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