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企业这样战“疫”
大疆无人机消杀 富士康比亚迪跨界产口罩

2月8日下午两点左右,伴随着螺旋桨的高速旋转,一架载满稀释过的84消毒液的大疆T20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持续3个小时左右的消杀活动中,大疆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共5台植保无人机、2台测绘无人机,对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园的约60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空中消杀。大疆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日下午,大疆全国各地的“飞手”已累计完成4亿平方米的空中消杀。
除了大疆的“高空作业”,全民战“疫”的热情之下,还有不少科技类深企加入到“战疫”大军。南都记者初步统计发现,1月23日至今,已有超过百家深圳科技企业在不同领域参与到此次“疫情”的战斗之中。它们或投入到一线进行病毒检测的研发和制造;或自主研发生产为一线源源不断注入医疗器械及医护资源;或迅速驰援一线参与疫情中心的基础建设;有些深企甚至“跨界”研发生产医疗物资,做好后勤保障。
病毒检测研发与制造
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其中,华大集团(下称“华大”)旗下的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2家公司的2个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DNBSEQ-T7测序系统,双双通过了国家应急审批程序,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疫检测产品。
获批之前,华大基因的“灵魂”汪建便已经带华大志愿团队奔赴武汉。他在一篇自述文中提到,迄今为止(1月30日),华大已经捐赠了诊断试剂20,000人份,价值360万元,提供免费超高深度测序300余例,价值300万元,待捐赠100,000人份诊断试剂,价值1800万元。
为一线注入医疗器械
筛查和诊断也是疫情防治的重点。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2月5日,安科公司分别向武汉市江夏中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捐赠价值1100万元的64层螺旋CT、安科医学影像云平台以及升级版的高级智能图像后处理软件等医疗设备。董事长朱黎明介绍,本次捐赠的ANATOM高端64层CT可用于筛查和诊断各种肺部疾病,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功能更全面等优势。安科的一百多位售服工程师分布在全国各地战疫第一线,24小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
迈瑞医疗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创新及制造企业,号召员工大年初二开工支援武汉。随后,200多名员工从全国各地赶赴深圳。继2月2日成功将1800多台设备准时交付给火神山医院之后,2月6日,又成功向雷神山医院交付了总数超过1200台的医疗设备,其中包括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注泵和体外诊断等设备。
破解口罩难题 多家名企“跨界”研产
疫情暴发以来,“一罩难求”。往常并不被大众所熟知的稳健医疗逐渐吸引大众的目光。公开资料显示,维健医疗总部位于深圳,主要以“棉”为核心生产医用敷料和健康生活消费品,其核心生产基地均位于湖北。数据显示,2019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26日的一个多月时间,其供应了1.089亿只口罩、11.47万件防护服。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称,春节期间生产的口罩90%供应给医院。
除了传统口罩生产商,南都记者注意到诸如富士康及比亚迪这种传统工业巨头也开始“跨界”研产口罩等医护用品。富士康的突然“跨界”并非只是一时兴起,据悉,这家电子巨头早已有成熟的原材料采购、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的全套产业链,只需完成资质认证,“富士康牌”口罩将很快完成量产。
2月8日,新能源车领跑者比亚迪也在微信公号上表态,将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比亚迪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正积极筹备审批认证,政府也对紧缺物资开辟“绿色通道”。据悉,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火神山、雷神山 5G覆盖华为搞定
2月2日,武汉“封城”第十日,火神山医院建成。火神山医院交付的同时,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也正式投入使用,能在极端网络环境下保远程医疗畅通。1月31日晚,华为联手中国电信,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
与火神山医院一样,5G网络覆盖同样也是雷神山医院“标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为雷神山医院院区提供免费公共WIFI服务的5G信号,可谓“增强版”5G——信号首次通过独立组网(SA)方式,从覆盖面积广、信号传播损耗低的700MHz频段发出,可实现室内全覆盖。
华为方面表示,雷神山医院的5G网络,不仅可支持2.5万人的并发通信需求,也可充分满足在“疫情阻击战”中,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采写:南都记者 刘晨
数据整理:刘嘉仪 马金雄 张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