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佳灵 02-17 02:10

2月16日上午,广州市农林东路东园新村,居民凭通行证二维码进入小区,管理人员扫码认证即可通行。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2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国家卫健委表示,截至2月15日24时,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均明显下降,说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

对上暗号才能出入小区?

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

针对近期一些小区采取出门上班人员不能返回小区、对上暗号才能出入小区、没有房产证一律被遣返等较为偏激的举措,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周宇辉表示,小区可以在出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严格人员出入登记,但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

“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期间,还有很多医务人员,包括维持国计民生和社会运行的公安、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工作人员,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我们应感激、善待、尊重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周宇辉说。

为基层人员减负

除法定必填表格其它都暂停

对于基层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负担重,“填表时间花费过多时间”的现象,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副司长诸宏明表示,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基层负担,除了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定必须填写的表格外,其它的有关报表、统计、总结都暂停,各地通过联防联控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另外,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微信、信息直播系统,这样报告的数据也快捷精准、方便。

“时间要用在刀刃上,基层医务人员的精力要扑在一线上,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能不发的文件不要发,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诸宏明说。

针对有记者问的社区医生医疗物资的紧缺和人手不足的问题,诸宏明表示,已经通过联系机制呼吁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物资的调配,也希望要求各地在配发物资的时候要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倾斜。在人手方面,还是要加强人力调配,另外要过上级医院来调配人力资源。

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

不应把全小区人作为密切接触者

对于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小区,是否需要封闭管理?是否都属于密切接触者?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周宇辉表示,国家卫健委制定了社区的防控工作方案,分类进行社区防控。对于出现病例或者流行病学比较明确的,规模较小的聚集性病例,需要对病例合理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的医学隔离观察,社区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限制人员出入。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补充道,密切接触者指的是跟病例发病之后有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当时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比如说在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病例的人员,或在电梯内活动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以及共同就餐、娱乐的人员。因此小区居民是否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要根据是否与病例接触、接触的方式、时长、场所等综合判定,不应该把全小区的人员都作为密切接触者。”

红外体温检测仪

造成交叉感染概率极低

红外体温检测仪测量哪里准确?会造成交叉感染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在不同部位进行测量,结果会略微有差别,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冯录召建议,目前气温还比较低,体温检测仪使用之前要进行校准,尤其是在测量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人员或在室外使用测量仪时,建议测衣服或围巾覆盖的皮肤部位,比如手腕或脖子,这样比较准确。此外,根据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原理,它不需要接触皮肤就能测出体温,测量时测量者和被测量者都应佩戴口罩,所以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极低。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吴佳灵

  居家提醒

  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掉病毒

空气净化器能过滤病毒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介绍,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空气净化器主要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但其产品标准里并没有对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杀灭率的要求,所以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掉病毒,建议一般的家庭每日对室内通风换气。同时也要注意开窗通风时室内外温差大,引起感冒的风险。

  鞋底不需要消毒,保持清洁即可

鞋底会把病毒带回家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即使是病毒沉降到地面后,鞋底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对鞋底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建议回家之后在门口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