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后“防同事”需要把握好分寸
街谈
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返岗复工,这时候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话题。近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医道网采访时指出:“我们以前说,防火防盗防什么,现在就是防火防盗防同事。我们的同事在日常接触中,有些人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感染者。所以,跟同事在一起也要防着。”
在复工复产后的一段时间内,“防同事”确有必要。因为很多单位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而疫情流行期间恰逢春节,探亲访友的职工很多,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很难排除有职工抱着侥幸心理隐瞒个人行程,假如周围同事与他们亲密接触,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即使职工个个都坦诚相对,所有去过重点疫情地区或有可疑接触史的人都经历了一个隔离期,但由于存在隐性感染等特殊现象,复工复产后同事之间的相互防范也必不可少,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实现分餐制、定期通风消毒等特殊时期的防范举措,至少还应坚持一段时间,等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后,方能视情况再作调整。
并且,有些防控措施可以改变,另外一些措施则不然。比如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实现分餐制、办公室合理布局等,不能因为疫情过后就恢复原样,而是应该一直坚持下去,不能仅仅满足于这次疫情过去,而是要放眼长远,为下一次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准备,只有当部分防控措施常态化,变成单位制度和个人习惯,疫情防控才会具备长远保障。
“防同事”无可厚非,但将其与防火防盗相提并论显然只是一句玩笑话。“防同事”当然不能像防火防盗那样冰冷残酷,而是要通过人性化举措,并把握好防范的分寸。
问题在于,防范的分寸不仅难以把握,而且容易引发纠纷。假如碍于情面搞迁就,防控就会失之于宽;假如防控措施过于严格,就会让单位和职工都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有些防控措施很有争议性,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比如,让孕妇暂时不要去上班,企业认为不仅对防控疫情有利,而且是对孕妇和胎儿的一种保护。但站在孕妇的角度看,却容易将之看成是一种歧视。
分寸如何把握,应该根据科学知识作出理性判断,而不是任由企业通过制定土政策等方式来自由发挥,也不能让职工个人通过想当然来甄别企业防范措施的合理性,通用的规则必不可少,如此才能避免各说各话,使复工后的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有力。在这方面,其实并不缺乏指导。比如2月22日,国务院制定并下发了《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企业只需按此操作即可。
但也要看到,国家级或全局性的防控指南只能作原则性规定,而各地情况不同,需将这类指南加以细化,方能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复工防控举措。还要看到,复工疫情防控并非仅仅是防疫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劳动保障等其它很多方面的问题。让孕妇在家休息无可厚非,职工在家办公也不失为好办法,但假如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进而导致职工权益受损,“防同事”就会变成“损同事”,这也是需要做好防范的。 □罗志华
- 上一篇:零增后又新增,疫情仍需谨慎应对
- 下一篇:对待捐赠物资,当有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