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离病毒最近的快递员

每天收取和运送病毒样本,都需要经历哪些流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马辉 03-03 02:00

①黄雨和冯亮送医用耗材。

②把耗材交给医护人员。

③交还洁净的空箱盒。

④把空箱盒置于箱仓中。

⑤从箱仓取出病毒样本。

⑥手提病毒样本箱盒。

⑦对防护服消毒。

⑧脱防护服。

⑨将样本带回检测实验室。

武汉战疫一线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开车奔忙于固定两点:一头是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或疾控中心,另一头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他们运输的是病毒样本,即使是经过多道严格密封(标本袋加固包装放在密封罐,再放到标本箱),收取、转运工作依然充满紧张感。

3月1日下午,武汉金域医学公司物流部员工黄雨和冯亮前往雷神山医院收取病毒样本,车程20多公里,所需时间30分钟左右。他们说,一定做好防护工作,对待标本箱需要小心翼翼、轻拿轻放,运送过程就是尽量保证快。

半个小时车程

从武汉金域医学公司出发,到雷神山医院收取样本,随后立即返回,把样本带到公司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这是黄雨和冯亮1日下午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雷神山需要每天去两趟,一次是下午2点左右,一次是晚上七八点。

下午不到2点,两人出发。20多分钟后,到达雷神山医院。在路旁,样本采集运输车停下。黄雨和冯亮互相监督,穿上防护服。严格来说,包括帽子、鞋套、N95及一次性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和三层手套等。戴上护目镜,视野受到影响,有时候他们会对着车窗玻璃检查。无论穿脱,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大约14:30,联系好对接人后,两人先把医用耗材交到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手中。从停车的地方到里面,要经过一个门口。穿着黄色的防护服,黄雨和冯亮看起来有点像大号的“小黄人”。防护服、鞋套和地面摩擦,脚步声是最引人注意的声音。“把脚稍微抬起来一点行走”,黄雨告诉记者一个小技巧。100多米的距离,走路用了4分钟。

“穿上防护服,很快就热了,闷得容易出汗”,冯亮和黄雨都有很多次类似的感受。之后,两人返回停车点,把洁净的空箱盒交还,同时收取放置病毒样本的箱盒。两人各提一个空箱盒,14:42到达医院的检验科样本接收处。其中一人把空箱盒置于箱仓中,另一人同时对箱盒进行消毒。

14:43,他们把此次需要运送的病毒样本箱盒从箱仓取出,提到运输车上。黄雨告诉记者,平时一次运送一箱或两箱。这个箱盒中,有100多个标本。在此期间,对箱盒消毒。14:47,样本被安全放置于车中。冯亮和黄雨两人立刻互相帮忙,对防护服全身消毒,包括前、后以至脚底。14:50左右,两人脱掉防护服。此后,他们对运输车内仔细消毒。15点出头,运输车从雷神山医院赶回公司的检测实验室。到达公司,将箱盒取出后工作人员再次消毒。将近15:30,冯亮将样本箱递进实验室。

“爸爸打怪兽去了”

冯亮说,虽然他们之前平时的工作就是收取临检标本,但新冠病毒标本风险还是比较大,所穿防护都是最高级别的三级防护。不开箱、不直接接触标本,运送回来直接交给实验室处理。

冯亮到武汉有一个星期了。黄雨来的时间更早,他的老家在河南信阳,过年只在家呆了两天,就回到武汉,是公司最早一批参与一线工作的。“公司说能过来支援的都尽量过来,我感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黄雨认为,危险是肯定存在的,他们需要把防护做到位,多消毒,安全第一,然后就是以尽快的速度运输。

“这个箱子有20斤左右,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呼吸比平时困难”,冯亮告诉南都记者,近几天天气比较凉,前段时间天气燥热,刚穿上防护服,就感觉窒息一般,还没走路就开始出汗。

冯亮是90后,湖北黄石人。过年回了老家,由于武汉缺人,公司一声召唤,他立即赶了回来。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封路等原因,花费了3个半小时到武汉。目前,冯亮的妻子、孩子都在黄石,每天他都会和家里通话联系。女儿才三岁,并不太懂爸爸在武汉做什么,冯亮告诉她:爸爸去打病毒,打怪兽了,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去。

采写/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马辉 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