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战“疫”英雄谱 逾百好汉登场

南都开辟“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专栏,记录抗“疫”见证物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晓蕾 03-05 02:20

黄健生的画作:钟南山院士。

扫码了解征集

  第2期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生命和死亡的较量,信念和温暖的力量,历历在目。为此,我们思考,留存历史,留存回忆,留存温度。广东省博物馆和南方都市报联合筹备推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展品,4月30日截止。南方都市报还特地开辟专栏,以记录这些温暖的见证物。

画家创作战“疫”英雄系列

“诗曰:‘己亥冬临风浪起,乌云蔽日鼎钟声;岸边黄鹤长啸叫,荆楚天鹅欲压城。盖世英雄齐力拔,南山擎柱一锵铿;国之危难聚忠勇,济世悬壶是脊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而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我作为美术家,也被这场战‘疫’涌现出来的众多英雄人物所感动。平凡是生命的底色,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山丘也一样不朽。除夕之夜,广东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武汉,作为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急于在除夕之夜出发,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凡的英雄故事。”这是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国画家黄健生在自己的战“疫”英雄谱创作纪要上写的一段话。“我要画一系列的战疫英雄谱,大约80-100幅,至少有一百个人物,以致敬抗疫英雄。”黄健生说。

目前,他已经完成60幅,这些画作也参与了广东省博物馆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广东新冠肺炎抗击疫情专题展的征集。

为什么会有画战“疫”英雄谱的想法呢?黄健生说,“其实刚开始没多想,春节前夕,钟南山戴着口罩,宣布武汉的疫情,那种感觉很沉重,钟南山看起来也很累,这个情形让我很感动。我就很想把他画下来,所以第一张画的战疫英雄是钟南山。后来,关于抗疫的信息越来越多,大年三十广东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还有医疗队员为了防止感染,把头发剪掉;一些医护人员摘下口罩,脸上现出深深的印痕,这些都让我很感动,陆陆续续画了多张。”

笔随心动,不知不觉已经画了60幅。从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最早上报疫情的女医生张继先,到骑行300多公里回到武汉卫生院上岗的“95后”女医生甘如意、办“隔空婚礼”的广东医疗队护士唐杏杏、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快递小哥汪勇……都一一入画。他觉得应该用画笔记录下来,创作一个战“疫”英雄系列,来展现这一历史事件,为抗疫加油。为此,黄健生将此系列命名为“战‘疫’英雄谱”。

每一幅画都是独立的故事

黄健生的英雄谱有点像用画作“口述”新闻,他说,这些画的取材都来自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采访,还有自己联系采访抗疫前方收集的资料。每一幅画都是独立的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画面上,他将前景安排为主角的肖像,后面像电影分镜头一样,画上一些相关场景。同时,留出空白题写故事梗概,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现场感。

对于画作内容的取舍,他说,“虽然这次没办法到现场,但我画的这些人都是最能打动我心的。比如湖北‘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行300多公里回

到武汉卫生院上班就很打动我。这个报道很简单,我自己找到很多视频和照片,包括当时回来路上她吃方便面的辛苦等,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画下了《战疫情甘如意》。”

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是黄健生主要的画作对象,比如《陆河四勇士》,他说:“一个小县城的医院能派出医护人员到武汉一线参与抗疫,很了不起。正好陆河那边我们有个写生基地,跟他们都比较熟,我向院方要了一些资料。”从中,黄健生既读到四位“出征”医护人员的心声,也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像护士长彭冬梅有家有孩子,对这次到武汉支援,她说她也不是有多伟大,只不过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这是义不容辞的事,言语朴素而动人。

《陆河四勇士之彭冬梅》在画面上展现了彭冬梅深情回眸的那一刻,背景是她在武汉的方舱医院学穿防护服,以及她所负责的区域。从近到远地讲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黄健生说,画作捕捉了四位医护人员在机场告别时,彭冬梅回头的一瞬间,眼里充满了留恋和坚强,“英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英雄也并非没有顾虑和牵挂。他们本来就是普通人,但在这场战‘疫’前又做到了不推脱不退缩,我们要把他们的内心展露出来,才更动人,更显示出他们的伟大。”

“无风格即是我的风格”

黄健生,自号“半痴山人”,他承认自己专注于画画之后整个人都处于“半痴”状态,一意孤行到学校当个“教书匠”,现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的院长。

其实,观黄健生的国画,多是山水画。对于这一次转人物画,黄健生说,在绘画创作上,他从不刻意追求个人的艺术风格,每画一幅画,总想有别于自己之前的作品,也不会“敝帚千金”。因为题材不同、对象不同、感悟不同、着力点不同,所以表现的形式与手法必然不一样,效果将大相径庭。此为他的创作态度和性格使然,“故无风格即是我的风格”。

2008年,黄健生以“古沉船南海Ⅰ号打捞出水”为主题创作的《南海Ι号出浴图》,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这幅画于2017年被评为广东百年美术经典作品。此后他创作的一系列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大海欢歌》《浪逐飞舟》《启航》等,均取得不俗的反响。正当人们以为黄健生要走大海题材时,他又求新求变,写生采风,不断自我突破。

可见,黄健生的创作理念是随意的、自由的。他崇尚国学大师陈寅恪倡导的“独立的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屑于过早地提及个人风格,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束缚。

  对话

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战“疫”的艰难

南都:很多人都画钟南山,你画的钟南山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健生:我画的钟南山特别挖掘了他的内心,当时的泪目、焦急和沉重。

南都:希望这批作品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黄健生:希望带给观众视觉审美享受和情趣的同时,也追求达到中国画助人伦成教化的固有功效,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战“疫”一线的艰难历程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似有亲身经历的感受,让观众读到每一幅作品都是有似曾相识而又有赏画的精神感染力。

统筹:裘萍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