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抗疫补助向一线倾斜才合情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3-05 02:30

  短评

“下山摘桃子”的人还是来了!日前,一份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的抗疫一线补助名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名单中“领导专家拿到的钱比服务确诊患者的工作人员都高”,涉事医院回应承认,存在对一线防控人员工作补助核定把握不准、审核不严等问题,当地卫健委和纪委监委陆续表态介入调查。

战疫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给抗疫一线人员发放补助、表达慰问,可能是全社会最朴素的“回报观”,想来也不会有人存太多异议。不难看出,相对于“专家拿得多”,“领导拿得多”显然更招人非议。毕竟即便专家“偶尔发热门诊值班一两次”,也是来过,而且其专业判断与积累,在战疫期间可能更多是智力输出,拿补贴有其合理性。

但“领导拿得多”,而且是比一线人员多很多,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事,其中涉及到最起码的分配正义问题。排排坐分果果,掌握分配权力的人分得多、分得大,这样明显的分配不公平,只会让补助的意义损失殆尽,让一线人员寒心!

抗疫一线补贴分配事件被曝出,是源于分配名单堂而皇之的张榜公示,必须要强调,并不能因此把舆情出现的责任归咎于公开。事实证明,也只有公开,才会让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民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决策层,让分配不公不至于木已成舟,让分配结果尽可能地减少争议。

但耐人寻味的是,涉事医院把补助名单公示的举动,可能暴露出一些对分配常态的某种潜意识——在决定公示者看来,日常状况下领导拿得多可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会觉得这会犯了众怒。只是在此番抗疫一线补助的分配中,因为战疫的紧迫性使得可能已经日常化的不公平被放大,显得尤其刺眼和突兀。有关部门调查抗疫补贴分配问题,也有必要对涉事医院日常的分配机制做更彻底调查。不让一线人员寒心,不是只在战疫关键时刻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任何一次对分配正义的伤害,都是对制度本身的伤筋动骨。

有必要深究,让“领导拿得多”的情况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对分配具有决策权的主体,同时亲自下场参与分配成果的领取和享受,略显俗套的说法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使得分配必然流向偏袒决策者。对一级决策者的奖励,要么应当有完善、扎实的基层民主,让机构普通成员公平表达和参与决策,要么起码应该由其上级介入对领导功过的评价,决定其奖惩,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这是确保最基本公平的可行思路。最不应该的,就是让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利益获取份额,这可能是对人性最残酷的考验。

战疫当前,让那些“下山摘桃子的人”空手而归,只是最起码的公共诉求。一次被摊开来进入公众视野的分配丑闻,不能最终仅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成果,局限在纠正个案而看不到其他。必须要有彻底改革那种“领导顺理成章拿大头”的分配潜规则的决心和魄力,无论是对个案正义、战疫全局,还是对根本的分配公平,才能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