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按下快进键提振经济 京东样本落地对冲疫情影响

中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的持续扩散却让全球经济面临危机。过去一周内,全球多个国家重估疫情影响,纷纷推出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但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仍不断加剧,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开始向全球市场扩散。
国家发改委3月1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为应对疫情对投资运行的影响,将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新基建”站上风口,并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焦点。“首先,新基建具备‘稳投资’的作用,产生投资拉动效应,能够部分对冲疫情对今年经济的影响;其次新基建能调整并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京东智能供应链首席科学家申作军向南都记者指出,总体来看,新基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同时疫情也成为推动新基建的一个关键因素。
疫情推动新基建板块崛起
2020年以来,在中央高层会议和各类政府文件中频繁被提及的“新基建”成为资本市场的热议话题。所谓“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含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其实已经是近两年的投资热点,之所以热度再起,一方面是疫情期间大家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传统老基建如‘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相对已经饱和,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盘和林向南都记者表示。
“和老基建相比,新基建重点强调的是发展新经济,资本市场对于新基建的兴趣很大,一个原因是投入资金量很大,可能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的投资机会。另外疫情主要影响消费、服务业,对于科技行业影响较小,这是新基建板块能够崛起的另一个原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南都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美股暴跌影响,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回调,新基建板块同样出现一定下调。
但杨德龙认为,疫情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中国经济进入到中速高质量增长阶段,过去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如出口、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现在已经开始逐步让位于消费和科技,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便是经济转型带来的预期成长和投资机会。”
对于新基建在疫情期间带动的新经济模式,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看好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远程会诊、在线办公等行业应用。
“首先,新基建将推动我国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领域的建设步伐,重塑国内供应链、物流领域的生产方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新基建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最后,新基建将加速对传统行业如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发展”,京东智能供应链首席科学家申作军表示。
数字化物流、供应链为经济运行解压
事实上,以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为代表的“新基建”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在稳定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10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承运、寄递疫情防控物资累计9.33万吨、包裹1.79亿件。其中,京东物流作为“抗疫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约5000万件、超过1.5万吨。
“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都密切相关,属于新基建之下的一种业态”,申作军称。
据申作军介绍,疫情初期,疫情类、民生类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供需失衡,这给供应链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京东一方面结合各个地区的疫情发展情况优化预测模型,保持库存运营的精准性;另一方面结合去年刚刚打造的全渠道供应链平台,充分调动线下门店的商品库存,通过实时动态规划算法有效应对了用户需求的变化。
疫情期间交通线路封锁给物流运输及配送带来极大困难。“京东通过Y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智能仓网优化平台,接入并调动供应商的送货能力,针对疫情期间仓网线节点和运输线路变化多而且变化快的情况,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给出网络线路优化方案,保证了货物的及时送达”,申作军表示。
数据显示,自1月20日至2月28日,京东累计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2.2亿件、超29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与此同时,在全国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约5000万件、超过1.5万吨。
此外,在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中,京东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技术优势也得以释放,打破了农产品因疫情而出现的滞销困境。截至2月11-16日,京东累计接到全国400多条求助信息,累计销售2500吨滞销生鲜农产品;而针对企业复工场景下高频通用物资的供应问题,“京东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免费向全国企业客户开放,该平台可在2小时内快速线上部署,支持采购寻源、在线协议、电子发票、自动对账等功能,一站式帮助企业实现“无接触采购”。
“无论在疫情高发期还是后期复工复产中,物流和供应链都非常重要,经济社会运行不能长期停摆,在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智慧物流和智能供应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稳定经济、稳定社会预期起到了实质性的帮助”,盘和林指出。
面对海外疫情扩散给全球经济带来的第二轮冲击,供应链同样是化解危机的关键环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供应链水平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紧密协作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申作军指出,“因此全球都在加速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整合,并已经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供应链新阶段。据专业咨询机构评估,智能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
对于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在此次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申作军指出,其背后是京东多年来在技术领域持续投入所练就的深厚“内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逆袭”。
早在2019年8月,京东集团就入选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前京东已构建起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云(Cloud)、物联网设备(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术战略。
“在智能物流领域,京东在全行业率先建设了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依托5G网络通信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融合应用,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申作军称,其中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在5年内投用达到25座,形成亚洲电商物流领域规模最大的智能化仓群,疫情期间,武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日分拣能力超过百万单,效率达到传统仓库的5倍之多。
多年来对于智能物流园区的打磨也让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在疫区送货的场景成为可能。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穿过武汉街头,将医疗物资送达武汉第九医院,这是疫情暴发后武汉智能配送的第一单,随后长沙、贵阳、呼和浩特等地的智能配送站也持续上线机器人为周边社区提供配送服务,不仅降低运送人员被感染的可能性,且提高了运送物资的效率。
“在智能供应链领域,京东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前沿技术,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云化和智能化的上层设施建设,以智能供应链为核心抓手,提供从底层资源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服务”,申作军称,因为很早就开始投入应用,京东智能供应链具备的柔性、弹性在疫情中彰显优势,例如自营模式在物资调动中与供货商高效配合,甚至通过数据挖掘推动上游制造商提前复工复产,自有物流网络在春节期间和疫情严重区域也保持有序运营,有效保证口罩、药品、防护服以及米面粮油等供应缺口大的物资能够及时到达医护人员和居民的手中。
“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其主要方向是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称呼不同,但过去数年京东在“新基建”领域早有布局。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次疫情是对京东这一战略方向既有成果的一次检验。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