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穿雨衣当防护服 拉父亲一起做志愿者
免费为武汉百步亭景兰苑社区运菜代购

郑悦颜在核对物资发放名单。 受访者供图

日前,江汉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汉市百步亭景兰苑社区的表扬信,表扬对象是该校2019级数计学院学生郑悦颜。2001年出生的郑悦颜,是该社区的一名志愿者。2月下旬,她报名了社区志愿服务,并发动父亲一起,利用自家的中巴,免费为居民运送和分发蔬菜等物资,一次就是两三千斤。
3月16日,郑悦颜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她在保证学习的同时,课余时间仍在做志愿者工作。“装车和卸货的劳动强度有点大,但这锻炼了我的体能。看到一车车的物资分发到居民手里时,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觉得很值得。”
发动父亲一起成为志愿者
免费为居民运送和分发蔬菜
郑悦颜告诉南都记者,2月下旬,她所在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管控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做发热人员筛查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根本忙不过来”。她在小区的团购群里看到,很多居民没有预备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有独居老人因为不会上网而买不到菜,还有不少人有购药需求。于是,她便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帮助居民跑腿“代购”。
郑悦颜的父亲告诉南都记者,他非常支持女儿的想法。“她提出社区有车辆运输的需求,我肯定是尽量配合。”郑先生说,在女儿的鼓励下,他申请了车辆通行证,父女俩一起开自家的中巴车为社区居民免费运送和分发蔬菜。
郑悦颜介绍,她和父亲先是通过一些渠道确认平价菜、捐赠菜的信息,并联系上相关负责人,再用中巴免费运输物资,随后和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把它们分批分发到居民手里。
16人客车装两三千斤菜
称一人能拿动三四十斤
这是一辆可容纳16人的客车,原本用于和亲朋好友假期出游。近一个多月来,父女两人一般是开着空车出去,满载物资而归。一次运输就能把座椅上下和过道都装满,整车能装下两三千斤菜。大部分时候,他们开车前往几公里内的超市里拉菜,按照计划份数,“有多少拉多少”;偶尔也需开去几十公里之外,拉捐赠的免费菜。
搬运工作由父女两人和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完成。箱装的蔬菜,郑悦颜会和其他人一起抬;袋装的三四十斤蔬菜,她一个人也能拿动。“虽然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挺长的时间搬运,但总体上还是吃得消的。”郑悦颜说。从2月下旬到现在,郑悦颜和父亲陆续运送了十几趟蔬菜。在送菜之余,她还为居民去超市或药店代购药品和生活物资。
由于常常需要和人接触,郑悦颜也曾担心过被感染。“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正式防护服,一块头巾、一只口罩就上了岗”。自备的口罩、手套,用一次性雨衣制作的“防护服”是郑悦颜的防护装备,每天一回家就会做好消毒工作,她认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并且觉得从这份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大于对病毒的恐慌。
郑悦颜向南都记者坦承,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曾有过有被误解的时刻。有居民来晚了没领到菜,就抱怨“运少了”;有人领到爱心菜,却挑剔菜的品种;还有人不听“保持安全距离”的提醒,对志愿者“骂骂咧咧”。她对这些已很淡然,“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既然选择做志愿者,就应该选择理解和坚守而不是计较。”
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给学校送上特殊表扬信
3月5日是“学雷锋日”,这天,江汉大学收到了来自武汉市百步亭景兰苑社区的表扬信。信中写道,“郑悦颜同学积极投身社区抗疫一线的行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说起这封表扬信,郑悦颜有些不好意思。“我做的都是小事,做的还不够。”她说,当时社区主任提出要给他们补偿燃油费,但被他们婉言拒绝。第二天正好是“学雷锋日”,就有了这封信。景兰苑社区书记告诉南都记者,父女两人做的事情“很正能量”,“他们既出车、出人,还联系了不少捐赠的物资。经常是拉十几袋蔬菜放在楼下,让大家来拿。”
郑悦颜说,像她一样的00后志愿者还有很多。在她的同学中,有人负责部分场所、病患家中的病毒消杀工作;有人承担起了村里的主要路口守卡、测量体温、登记劝返过往人员等任务,还有人正在做疫情宣传工作。“我们都是希望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