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医生陈祖辉:
“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陈祖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感办主任。
1996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至今,工作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为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疫情发生后,主动报名驰援武汉,除夕夜义无反顾来到疫区“风暴眼”。
派驻医院:
武汉市汉口医院
陈祖辉以“院感人”自称,这是一个被誉为一线医护人员“安全守护者”的岗位。除夕夜,他义无反顾地来到疫区的“风暴眼”,守护战友安全,被大家称为“缓冲区暖爸”。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还在休息的陈祖辉,收到了一条来自医院的消息。十几分钟后,他走出卧室对妻子说,自己刚报名参加了广东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
当时家人还在忙着为除夕夜准备时,妻子听后没说什么,停下手里的事情就帮他收拾行李。
当晚8点,他与队友到单位集合,在领导为大家饯行后,就赶往白云机场等待11点的航班。
此行与47岁陈祖辉搭档的,是来自中山一院的46岁刘大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51岁何达秋主任。在由80后、90后挑大梁的医疗队里,这个三人组合显得老到而沉稳。
大年初一凌晨,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了武汉天河机场。
时隔21年,陈祖辉再次以“院感人”的身份奔赴湖北疫区中心的武汉。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时,他曾随抗洪救灾医疗队从广东来到湖北。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进驻武汉市汉口医院后,他还是“挺震撼的”。
武汉市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非传染病专科的综合性医院。“我们最开始很没有头绪。它是一个二级的综合医院,病区没有规范的分区与通道,人员的感控意识也比较弱,现在要专门设置一个专科收治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感控任务非常艰巨。”他说。
大家快速投入了战斗。抵达武汉的即日即1月25日,他们考察了汉口医院,1月26日凌晨做好了排班表,当天10点接管医院,中午就开进了呼吸病区。
作为院感医生,他十分清楚医院的硬件有多差,如果不加改造,无异于让医生患者在传染性极强的疫情中裸奔,这是院感人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最棘手的任务是改造医院,为此陈祖辉当起了“包工头”。
根据医院的建筑布局,他们决定改建两个缓冲区。方案确定后,医院找来了工人。工人不懂防护知识,陈祖辉就先给他们培训,教他们怎样穿防护服,然后才开始施工。
为保证整个医疗队人员的安全,3位院感人24小时三班倒,每班8个小时,且交接时要做到与医疗、护理排班无缝对接,也就是医护人员上下班时他们都必须保证在旁边。
此外,他又像极了一个事无巨细的“管家婆”,在缓冲区这个“战场”忙前忙后,被队友亲切地喊作“缓冲区暖爸”。
在外界看来,医院现在是最危险的地方。不过陈祖辉并不觉得危险,“我是很淡定的”。一个人的淡定从容,可以影响一个团队,尤其是影响那些年轻的队友。
在年轻医生进病区时,陈祖辉会有意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鼓励对方。在医生出来时,他会问一句辛苦,递上一个新的口罩,让队友感到温暖。
在过去的近40天时间里,陈祖辉承担的院感控制的病区里,没有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陈祖辉说。
抗疫感言
我们院感人就是要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就像一个心理安慰师。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王雪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 钟锐钧
- 下一篇:率领“插管敢死队”连夜为患者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