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本土综艺《人细鬼大》恢复录制,开启新玩法

“包大人”阮星航:公审亲子矛盾,发出孩子们的心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丽怡 03-21 01:50

阮星航:大家要多多倾听小包大人(孩子)们的心声哇!

节目每次都会选择当下备受关注的亲子话题。

黎瑞恩(左)形容自己是“神经病妈妈”。

  综艺复工

在萌娃、亲子真人秀的节目热潮过后,市场仍在等待新的节目形式为亲子节目添柴加火。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制作,阮星航主持,黎瑞恩、东山少爷、张莹等亲子大咖参与,10集原创亲子综艺《人细鬼大》在春节前已经登陆本土。疫情期间,节目短暂停录,本周日(3月22日)节目复录,并于珠江频道每周六21:40准时与观众见面。

《人细鬼大》设立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亲子公堂”,阮星航化身“包大人”,通过受理孩子们的吐槽,引出家长们的回应,以及教育专家、亲子大咖的点评和建议,来探讨代际沟通问题和家庭教育话题。这是一档由孩子掌握话语权,向观众传达孩子需要被充分倾听和内在认可的正能量综艺。如何在节目模式和内容创新上玩出突破?南都记者日前专访节目主持阮星航、节目监制阮爱华和制片人袁敏洁,听听他们怎么说。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林东苗

全新模式:

古风公堂风格+现代亲子议题

南都记者此前探班发现,《人细鬼大》节目场景还原古代公堂设置,金牌主持阮星航化身“包大人”,为孩子与家长之间“难断的家务事”主持公道。节目分为小包出场、小包实习、小包断案三大部分:“小包出场”环节中,五位孩子勇于接班“小包大人”,选择“你最喜欢和最讨厌大人的一点”等标签与“包大人”互动;“小包实习”根据每期主题做出情景互动;“小包断案”中孩子们与“包大人”一起举证,展现每个家庭中真实的亲子矛盾,发出孩子们的心声。节目过程穿插孩子吐槽、专家点评、父母辩解、亲子和议等有趣环节。

“古风公堂风格+现代亲子议题”的全新节目模式,把话语权交到孩子们手中,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综艺感和喜剧效果。阮星航说:“我会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融入节目中,时常觉得做这个节目像是给我两个儿子看的,我会更加留意周遭的亲子话题和案例。节目由我带领,引领孩子们自然融入场景,其中体现了我的娱乐风格。”

制片人袁敏洁透露,节目从提出、策划到成型有一年多时间,最初曾担心“亲子教育综艺”在激烈的周六档缺乏竞争力,后来因为星航哥加入,节目不仅有教育内涵,还披上了娱乐的外壳,这种方式十分吸引观众。“我们节目更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星航哥是节目主持的不二人选,因为他的倾听能力很棒,小朋友跟星航哥聊天会有被疗愈的感觉。星航哥很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感受到被关注,他们会更愿意与星航哥倾诉在家里不敢说的心声。”

星爸反思:

期望构建亲子关系新形态

随着时代发展,上世纪80、90后父母与00、10后孩子产生了新的亲子矛盾,父母教育期待值更高,孩子思想更加早熟。辅导作业抓狂、父母沉迷手机、给孩子超额报兴趣班等议题出现在《人细鬼大》节目组的视野中,亲子沟通的难度和其中擦出的火花不言而喻。

身为两个调皮萌娃的父亲,日常的陪伴教育、尤其宅家陪娃上网课的“痛苦经历”,让阮星航经验和苦水都非常多,他笑叹道:“主要是和小朋友相处时的情绪控制问题,无关乎事情对错,就是控制不住!好在这个节目可以让我跳出自己的家庭,看到其他家庭和小朋友的种种问题,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如果问我的亲子秘笈?就是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反思,多想多做。”

星航哥举例,节目中最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有:小朋友状告妈妈经常打他,“打小孩”话题一经节目曝光,引发无数亲子公号发文热论;有孩子谈到“尊重”话题,家长一口气为孩子报了13个兴趣班,每天只剩下五六分钟自由时间;还有一个牛娃,他父母各忙各的,从来无暇顾及他,他自己炒菜煮饭上兴趣班,将学习和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星航哥羡慕之余,还是从心底里打出问号:父母给予他的很少,孩子内心会否有缺失?

来“趣味公堂”的不只有孩子,也有素人家长和黎瑞恩、东山少爷、张莹等明星家长。“小恩子是开放式教育,她不会逼孩子、骂孩子,她形容自己是‘神经病妈妈’;东山少爷在教育问题上,也会出现情绪控制和‘爸爸缺席’的问题;张莹谈到孩子身处叛逆期,与孩子吵了一架后,她有反思,决定与孩子做朋友。”阮星航列举嘉宾们的种种苦恼后,他坦承:“作为包大人,判案时应该有最后的判决,但节目中很多案例,我们做一个开放式结局。因为亲子案未必有最后的选择。在孩子告状、专家建议等环节后,我让小朋友大胆去和议间与爸妈讲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要求。短时间内有实际性改变,是很难的。”节目组期待的,是在节目中构建一个“孩子自省,父母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学习”的亲子关系新形态。

复录进程:

开启“校园生活”新议题

疫情期间,《人细鬼大》的录制遇到了麻烦,一些原定的亲子大咖来不了,节目也无法现场录制,节目组进行了两场“云录制”,关注的正是“宅家亲子关系”和“孩子上网课”等热点话题,本周六晚就会首播。袁敏洁告诉南都记者:“节目组减少了现场参与人数,通过连线家庭进行分享。由于技术要求比较高,沟通不是很顺畅,但参与录制的家长非常配合,摄像头有问题就去买摄像头,网速不行就打电话到电信公司要求提速等。”恢复现场录制的新一期,将会探讨二胎家庭与校园生活议题,同学间的相处、老师的态度、校园霸凌等问题都会摆到台面上讨论。

“我们海选孩子时,与小朋友聊天,每批200个左右。很多小朋友以为是参加才艺秀,当问到他们与父母的问题时,他们会愣住,甚至有小朋友会哭,也许从没人问过他们这些问题:你对爸妈的做法满意吗?你觉得难受吗?你觉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人细鬼大》总监制阮爱华所说,节目是一个探索的角色,让大家对亲子教育问题有一份“觉察”,娱乐之中,又具有寓教于乐的正能量。当下,各个平台在亲子综艺上都有很多创新与改进,或许会带领亲子节目进入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