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回血”微行动,让善意的种子生根发芽
街谈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淘宝和网商银行近日在国内推出免费的“0账期”服务——商家只要一发货,网商银行就会为消费者提供信用担保,垫资2000亿元,让商家第一时间获得货款。让人暖心的是,淘宝这份对中小商家的善意,也传递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主动点击“确认收货”,也能帮助商家立刻拿回货款。淘宝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个月,全国有2.66亿消费者在收到货之后,在淘宝上主动点击了“确认收货”。在疫情之下,这意味着商家能及时拿到货款,获得现金流,对于中小商家们来说,这就是“救命钱”“及时雨”。
常言道:日行一善,手有余香。轻轻点击一下鼠标、触碰一下手机界面,看似小事,但“小善”集腋成裘也能汇成“大爱”。尤其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中小卖家做生意的节奏改变了,而上下游供应链、快递链,乃至攸关无数小本生意者“生死存亡”的现金流,都在收紧。钱早一天到账,熬过消费严冬的希望也就增加一分。淘宝买家那里一块两块的小钱,虽然不起眼,但无数改变“剁手党”消费习惯的“微行动”形成合力,却也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改变中小卖家占绝大多数的电商行业的生态和走向。过去说起“互联网+”,常常强调的是它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助力,这一次,大家却史无前例地感受到它在激发社会良善方面的巨大作用,这样的新闻,让读到它的每一位读者都感到安慰。
大灾大难之时,或者是特定的社会新闻事件背后,人们总会凭着朴素的良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善意。这样的行善“微行动”,应该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线上可以,线下也可以;对熟人可以,对周围邻里、陌生人,同样可以发挥巧思,表达善意。我在网上看到英国社区居民在隔离期间发起的一个行动,志愿者给整条街道居民家里窗户上都贴上绿纸。如果它变成红色,就意味着屋里的人需要帮助(如购物、药品、运输),见到“绿灯变红”,立刻就有人出手相助。此外,这段时间整条街的邻居都互留了联系方式,大家相约每天下午5点统一打开门,站到外面隔着距离打个招呼……这样的社区“微行动”,物质上互相支援,精神上守望相助,关键时刻能救人救己。
援引英国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实际上善意和善行是需要互相激发的。日常人际交往,我们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表达善意也是如此。正如电商平台建立早期,大家试着在网上买东西,跟卖家沟通、浏览评价,又通过平台担保,逐步走出传统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心理“舒适区”,适应了网购的方式,并建立起陌生人买卖的信任感;希望此次“主动确认收货”的小小善举/公益行动,也能促成网购买卖双方之间的善意与互让互谅。疫情的严冬终会过去,而善意的种子将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发芽,不断生长。 □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