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广州获奖数量第一
穗企10年为逾6万 罕见病患者找到病根
南都讯 2019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近日出炉,广州地区获奖136项,占总奖项数179项的76%,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3月29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59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省科学技术奖专场)。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梁加宁在会上介绍,广州地区所获奖项的含金量很高,2名突出贡献奖得主全部来自广州地区,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南方海洋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主任张偲院士,4名科技合作奖得主同样全部来自广州地区的合作项目。
广州地区获奖含金量高
广州地区获得一等奖43项,占比86%;获得自然科学奖20项,占比为83.3%;技术发明奖10项,占比71.4%;科技进步奖100项,占比74.1%,共有116项成果由广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
广州地区科研单位正在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开发的开放度,在130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有103项以合作方式完成,占总获奖数的近八成,广州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正在不断提高。在广州地区的获奖项目中,有100项与广州重点发展产业高度关联,占比76.9%,生物医药、海洋、先进制造等领域获奖成果亮点纷呈。
据了解,广州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中的排名从2017年的63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21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居全国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7年的约357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273亿元。两个月前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广州地区共有26个项目获奖,占全省的52%,同比增长23.8%,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广东省牵头完成的10项获奖项目,广州地区占9项,包揽了广东省牵头完成的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穗企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大量新突变位点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金域医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介绍,罕见病不罕见,中国有2000多万患者,这类疾病具有高致残、致畸、终身性等特点,且只有5%可治疗,所以防控罕见病的关键在于精准诊断及预防。由于病因复杂、缺少中国人群数据库等原因,导致罕见病诊断难,三级医院也存在此难题。因为诊断技术整合不好,往往罕见病病人家长需要带孩子到大城市、大医院,花几年时间才能确诊。
梁耀铭说:“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大量新的突变位点,揭示了多种罕见病的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并首次诊断出3种罕见病,为罕见病实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我们创建了样本量大、病种齐全的中国人罕见病样本库和数据库,通过向全国医疗机构开放共享,打破了长期依赖国外数据库分析中国人罕见病的局面。”
其研究成果在全国广泛推广和应用,据统计,每年为80多万人次提供罕见病筛查和精准诊断,10年来为6万多名罕见病患者找到了病根,为110万名新生儿提供罕见病筛查,对病人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宛真
- 下一篇:广州11区均为疫情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