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5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建议武汉来粤人员7天后再检测一次核酸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吴璇 04-09 01:30

南都讯 4月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5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截至4月8日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36例,累计出院1421例。全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5例,累计出院82例。现有在院107例。

会上重点介绍全省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的近期工作进展情况,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尹烨,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黄韧出席发布会。

武汉来粤人员须在湖北做一次核酸检测

“从今天起,武汉市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据统计,约有10万人将从武汉陆续返粤,‘内防反弹’的风险增加。”发布会上,周紫霄表示,为严控输入风险,广东将采取“三个一”和“三个提醒”的措施,强化社区管理和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全方位做好武汉返粤来粤人员健康管理。

“三个一”是指对近期武汉返粤人员,打一次电话,询问本人及家人近期健康状况及有无接触过确诊、疑似病例;要求在湖北检测一次新冠病毒核酸;要求扫一次广东粤康码,并连续申报至少3天的健康状况。

“三个提醒”是指用人单位和社区要对武汉返粤、来粤人员,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重点提醒抵粤14天内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组织、参与聚餐和聚会等活动;开展健康状况问诊,提醒关注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提醒每日在粤康码上申报健康状况。同时,广东要求,对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人员,以及未申报粤鄂两省健康码的武汉来粤人员,及时安排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对于无7天内核酸检测报告者,抵粤当天安排到医疗机构核酸检测。

周紫霄还表示:“我们建议,武汉来粤人员7天后再检测一次核酸。”

广东研发新口罩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

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表示,广东已研制出有机硅烷口罩、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和重离子滤膜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及以上。同时,研发出的纳米纤维滤膜口罩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替代熔喷布。

据了解,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省内的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从内外层无纺布材料和中间熔喷布替代材料两个方面开展研发。“有机硅烷口罩延长了使用寿命。”龚国平解释称,采用有机硅烷处理的无纺布作为口罩的内外层、中间层用熔喷布制作的KN95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该口罩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

同样地,聚四氟乙烯滤膜和重离子滤膜也能提高口罩的使用时效。龚国平称,聚四氟乙烯滤膜和重离子滤膜具有纳米级的孔径,能有效地隔离细菌和病毒,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或者重离子滤膜取代熔喷布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或者是医用酒精喷洒消毒,经相关机构检测,可反复使用7天以上。”他说,以上几类新型的口罩都已经产业化,并投入防疫的实际应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两种疫苗在做跟踪保护试验

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称,此次疫情发生后,广东省科研单位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国家有关科研机构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并且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其中,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经过动物试验证实,都可以诱导小鼠和猴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且这些抗体都具有很强的病毒整合能力。“目前正在进行跟踪保护试验。在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也研制方面,我们也已经获得了候选的疫苗。”彭育才说。

彭育才介绍,广东27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组建了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由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作为理事长单位。该联盟也会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疫苗科研攻关,加大研发的力度,推动mRNA疫苗质量不断提高,希望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作出贡献。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莫郅骅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