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留法学生听到“欢迎回来”落泪
从法国回国入境呼和浩特,隔离结束写2600字感谢信

离开隔离酒店时,工作人员送上哈达。 受访者供图
回到家乡西安已近一周,想起回国前的忐忑与归国后收获的善意,26岁的留法学生何梦如依然颇有感触。
历经近一个月对航班可能取消的担心和焦虑,3月24日,何梦如乘坐飞机抵达第一入境点呼和浩特,走出舱门看到“欢迎回家”标语,听到海关工作人员说“欢迎回来”,她没忍住掉了眼泪,却又不敢擦。
起飞当天才敢退租学生公寓
何梦如于2018年秋赴法国留学,在一所商学院读研究生。今年2月底,她完成了课程和实习,只需要毕业论文通过就正式毕业。
何梦如告诉南都记者,2月时法国疫情尚未暴发,实习结束后,她想在巴黎逛一逛,慢慢收拾东西办完手续再回国找工作,于是订了3月23日巴黎到北京的单程机票,花费近6000元。
然而,买好机票后,法国疫情骤然加重,被取消的航班也越来越多。何梦如十分焦虑,临行前的近一个月,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查看航班是否取消,担心无法正常飞行。3月初,她想看看回国的其他航班时,发现机票已涨到约1.2万元一张。
3月20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转发通知称,目的地为北京的部分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改为天津、呼和浩特、太原。3月22日,何梦如接到航班公司通知,确定自己航班的第一入境点是呼和浩特,一直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应该可以正常回国了。”
何梦如告诉南都记者,她租住的学生公寓正常要求是提前一个月退房,但直到3月22日,她还“不能百分百确定航班会飞”。到23日早上,她确定航班可以正常起飞,才正式退房。
听到“欢迎回来”忍不住落泪
何梦如在巴黎等待回国的日子里,法国各项防疫措施升级,全国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状态”。
不过,她回忆,3月23日去巴黎戴高乐机场时,值机的工作人员只戴了口罩,没有其他防护,“巡逻的工作人员连口罩都没有戴。大家还是站得特别近,开开心心地在聊天。”
何梦如没有买到防护服,只戴了眼镜、口罩和手套,她看见很多乘客穿着雨衣,戴着洗碗的塑胶手套,“我觉得我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大家这么‘全副武装’地坐飞机了,基本上大家都是不交谈,不吃饭,不喝水,也不上厕所。”她还注意到,乘务员的防护服上写了“加油中国”,还画了一些小的图案。
安全感随着目的地的接近越来越强烈。3月24日12时许,飞机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下飞机时,何梦如看到机舱门口贴着标语“您辛苦了,欢迎回家”,过海关时,工作人员也对她说“欢迎回来”。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但她不敢摘下眼镜去擦。
隔离结束工作人员赠哈达
在呼和浩特的隔离酒店,何梦如感受到了内蒙古朋友的“实在”。她回忆,酒店每天的配餐都很丰富,有各种内蒙古特色菜品、水果拼盘,还有饺子。酒店厨师在商量后也推出了一些特色菜,有需要可以额外购买。此外,当地卫健委还派来心理咨询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隔离期间,正好有两个人过生日,酒店还专门准备了小蛋糕,写了卡片放到寿星的门口,和大家一起在群里送祝福。“还能关注到这样的小细节,可见真的费尽了心思。”何梦如说。
隔离期的倒数第二天,晚上取餐时,何梦如还收到了一封温暖的信,上面写着:“也许错过了其他城市的春天,却赶上了内蒙古的春天……希望下一次相约内蒙古,可以带你去呼伦贝尔看辽阔的大草原。”
看到这封信后,何梦如在群里发了一段话,以表达对酒店工作人员的感谢,她还写了一封2600余字的感谢信,并通过一个有76万粉丝的呼和浩特本地博主进行发布,以期待能有更多人看到。
4月8日上午,何梦如隔离期满,乘坐统一安排的大巴离开酒店。排队上车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向每个人献上了哈达。
当天晚上,飞机抵达西安,经过重重检疫后,何梦如获得“绿码”,可以不用再居家隔离。因为疫情影响论文相关数据的收集,她原定4月上交的论文推迟到5月。如今,她正一边赶论文一边找工作。
统筹:南都记者 刘苗
采写:实习生 陈婷婷 南都记者 吴佳灵
- 上一篇:留美学生广州隔离VLOG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