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专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谈疫情下的产业观察

珠三角外贸企业自救之路在于内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魏凯 04-16 01:50

“这次疫情的暴发,可能会让中国有些产业结构打散之后再重建。疫情前是按照全球化来设计的,现在全球化出现一定程度的脱钩,这肯定会部分破坏旧结构,但也会慢慢建立新结构。”

——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

最近两个月,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格外忙碌。

2月初复工复产后,就与南都联手,进行了题为《广东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后如何才能活得更好》的专题调研,调查结果出来后,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为了和500多家会员中小企业携手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协会还召开了30多场涉及各个行业的线上研讨会,就企业数字化转型、新零售和新技术方向等议题,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一起思考和寻找疫情下的行业新变化和新机会。

这种积极的态度很快有了回应:面对可行的商业新机遇,会员企业行动起来凑设备、凑资金,找地方准备落地试点。

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聆听他对疫情下的产业观察和思考。

部分产业结构打散后或将重建

南都:你怎么看目前广东的外贸型企业面临的困境?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谢泓:现在欧美疫情扩散确实对外贸冲击很大。最近我们很多会员企业的外贸业务都停了,5月份以后的订单就不执行了。5月之前的订单,(是因为)有些合作很多年的商业伙伴,出于维护关系的考虑还继续执行。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在讨论,如何让做外贸的企业转向做内需市场。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是比较难的,毕竟外贸和内贸生产线的架构不同。做外贸拿到订单交货就行,做国内市场相对会复杂。另外,国外的产业供应链体系比较平等,大企业不会认为供应商是靠我赚钱的就压货。相反他们会认为没有稳定的供应商,就不能保证我的产品质量稳定。

这次疫情的暴发,可能会让中国有些产业结构打散之后再重建。疫情前是按照全球化来设计的,现在全球化出现一定程度的脱钩,这肯定会部分破坏旧结构,但也会慢慢建立新结构。所以我觉得也不是没有机会,现在国内人均GDP也有一万美元了,很多国内消费力都是通过对外买买买满足的,所以要把国内这部分消费升级的市场做起来的话,会是一个新的契机。

全球化部分脱钩后产业仍有细分机会

南都:你刚才讲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钩,在这个大趋势下,广东的对外经济合作后续要怎么做?

谢泓:其实在整体局势出现一定程度的脱钩后,我们依然可以和一些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只要互相之间产业有互补性,合作能带来互惠互利,肯定有国家乐意这么做。比如我们协会这几年就和意大利加强合作沟通。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全球知名,不过他们也是从传统服装产业转型过来的。我们协会去了米兰就发现,米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传统服装的制造业中心,现在为何能变成时尚中心?我们去拜访了意大利时尚周评委会主席大卫,他说,意大利过去的转型过程可能就是未来中国的转型过程。他现在经常来广东,最近他也在跟南海的家具、白云区的化妆品、越秀的服装这些产业谈合作。

我们协会也在和他探讨如何重新整合中意双方的产业链。现在很多意大利中小企业很想进入中国,又怕实力不够,无法承受进入之后在广告、营销、售后等各个环节的大量投入。其实这些意大利中小企业也是给国际大品牌做代工,品质也很好,所以我们想和他们建立一个合作机制。你看意大利有设计和品牌优势,我们有市场和规模优势,可以先进来合资在广东制造产品返销到全球。中国制造有量的优势,我们市场大,什么产品做成熟了量一上去成本就下来了,这样做的产品品质好价格还低,肯定在全球有竞争力。

零配件供应商有机会向集成商转变

南都:这次疫情对于广东产业变化的深远影响,你觉得会有哪些?特别是这几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的阻力,会不会因为这次疫情被强化?

谢泓:现在大家都在思考,这次疫情暴露的珠三角甚至国内产业结构的弱点在哪里,我最近发现好几个商业案例都在指向同一个地方:就是国内对外代工的模式下,大家都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配件,最后导致我们的产业集成水平不行。

我们协会有一家会员企业,是佛山一家工业精密器件企业,给飞机船舶做零部件,技术很好,我们国家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上都用这家企业做的零部件。之前他们给国外供货,就是接个订单然后生产配件发货出去,至于最后被用到哪里他们也不知道。

这两年因为对外贸易环境的问题,国内很多海上石油勘探设备无法进口,国内石油公司就需要找国内产品替代,最后发现佛山这家企业能做海上石油探勘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于是就给它订单,又从关键零部件慢慢扩展到让它做成套设备。

之前国内石油公司的海上石油勘探设备都是成套进口的,就算国内能做关键零部件也不敢用,怕国外的设备供应商不提供后续技术服务,没想到最后在对外贸易环境变化的形势下,把国产替代慢慢做起来了。所以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珠三角和国内做国外订单的企业,慢慢从关键零部件扩展成系统集成商。

南都:你说的这种从单纯的供应商变成为产业集成的服务商的变化,现在有没有一些已经做成的商业案例?

谢泓:有。我们有一家会员企业是大型通信企业的供应商,它原来是做发电机的,有天忽然接到通信企业的要求,问能不能做热成像仪,因为疫情期间要给员工测体温,订做这个后要给下面很多办公室安装。我们会员企业好奇地问:“为什么找我们?”原来比较主流的热成像仪厂商,不在这家通信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里,而且这些主流厂商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根本无暇顾及他们。而他在通信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里评价很高,服务响应很快,所以就带着试一试的态度,问它能不能做。它一看,这个技术也不是很复杂就接了。一两个星期就做出样品,通信企业觉得不错,一下子就下了一两亿元的订单。这个单做完后,发现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按照未来的订单量,等产能规模上去了价格还能降1/3。

这个案例,也引发我们协会的热烈讨论。其实单一的小型供应商也可以围绕客户需求做集成创新。通过这个集成,解决大企业创新效率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而且通过集成,一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链的门槛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更多小企业专业化,更多地把精力用于技术和生产。还有,这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大公司没精力管太多供应链上的小企业,那就让某一家当包工头,把所有人集成到一起,这可能会是一个新商机和新方向。

  南都倡议

  百业复工复产 托举2020

为聚合行业、企业力量,促进产业链升级优化,以期带动激发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南都特此发出倡议,希望百业万企与南都联手,共同参与“托举2020”系列活动。

参与方式:

1、加入“托举2020”支持队列

2、联合开展行业深调研,为复工复产行业复苏出谋划策

3、推荐人选加入南都产业专家库,共同举办疫后应对公开课、云论坛等

4、参与共建“南都超链接平台”

报名电话:020-87388888

统筹:黄海珊 裘萍 邹莹 尹来 任先博 谢冰

执行统筹: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