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被禁用天眼查广告语 企业征信市场整合洗牌加剧
截至目前资本巨头对此赛道持观望态度

近日,北京海淀法院对企查查运营主体作出禁令,要求企查查立即停止在产品及服务的经营活动中使用“查公司 查老板 查关系”(以下简称“三查”)广告语以及容易引起混淆误认的类似用语。对此,企查查回应南都记者称,将向法院申请复议。
对于天眼查和企查查的“广告之争”,互联网专家、天使投资人郭涛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第三方企业征信市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相似,企查查被禁用“三查”广告语后需要花巨资重新制作及发布新广告,突然增加的巨额营销费用会进一步拖累企查查利润,从而在竞争中更处于劣势地位。
“目前第三方企业征信市场已进入整合洗牌的中后期。”郭涛说。
“三查”广告语 引发大争议
天眼查和企查查的官司始于去年。2019年9月,因认为企查查在经营中使用其拥有在先权益的“三查”广告语及类似用语,天眼查将企查查诉至法院,并就企查查上述行为于2020年1月提出行为禁止申请。根据海淀法院网发布的案件快报披露显示,天眼查认为企查查使用了自己首创的“三查”广告语,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520.45万元。
2020年4月8日,北京海淀法院对企查查作出禁令,要求企查查立即停止在产品及服务的经营活动中使用“三查”广告语以及容易引起混淆误认的类似用语。
对此,企查查回应南都记者称,将向法院申请复议。在这起案件中,“企查查”抗辩称“三查”系描述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有限表达,双方广告画面完全不同,不会使用户产生混淆等。对此,法院也有明确意见认为,广告是市场经营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宣传推广产品或服务、提升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对于经营者所独创的简洁凝练、明白易懂、朗朗上口并能体现其产品特色的广告语,经过其使用宣传而获得显着性特征,相关公众能够通过广告语识别产品来源时,该广告语可以成为指代产品来源的商业标识,相应市场主体对该广告语享有应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天眼查代理律师、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告诉南都记者,企查查未经天眼查许可,擅自通过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使用天眼查享有排他性权益的“三查”广告语,以及容易引起混淆误认的类似用语,必然会使相关用户对其所使用的产品、服务及其来源产生混淆或误认,“该等行为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破坏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理应予以禁止。”
值得一提的是,4月12日,在北京海淀法院对企查查作出禁令四天后,企查查仍在其网站使用了“三查”广告语。截至4月15日发稿前,企查查在知乎的官方账号上头图也仍体现“三查”广告语。
于国富向南都记者透露,本次行为保全主要是围绕三查广告语进行审理和裁定。对于企查查通过高度近似的宣传海报等其他涉嫌侵权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的行为,天眼查已经或即将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制止。
法院裁定书上显示:“如不服本裁定,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行业洗牌已进入整合中后期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南都记者,本案涉及竞争法,“原告的企业长期使用‘三查’广告语,有了很多的用户群体,对宣传的标语有很高的辨识度。后面企查查用‘三查’,实际上是打了擦边球,占有了其他人应当拥有的市场份额。”
对于天眼查和企查查的“广告之争”,互联网专家、天使投资人郭涛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第三方企业征信市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相似,企查查被禁用“三查”广告语后需要花巨资重新制作及发布新广告,突然增加的巨额营销费用会进一步拖累企查查利润,从而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第三方企业征信市场已进入整合洗牌的中后期,天眼查一枝独秀,企查查和启信宝两相呼应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有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曾多达四十多家,如今主要有天眼查、企查查和启信宝三家头部平台。而天眼查和企查查由于其领先态势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天眼查优势更加独显。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天眼查活跃用户量保持在千万级水平,长期保持在企查查3倍以上水平。在2020年2月春节低谷期,天眼查月活用户为865万,是企查查的3.63倍。据了解,天眼查还获得了华为手机预装“超级APP”身份,从一开始P30全线扩展到Mate系列和P系列全线,以争夺C端用户。
从融资情况来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天眼查从2015年7月拿到第一笔2500万的天使投资后,以每两年一次的节奏融资,在2017年3月拿到1.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五大部委共同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融资额为1.3亿元。2019年4月公布PreB轮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
企查查从成立至今已有多轮融资,2015年以来就超过六轮,2015年2月获得险峰长青、华兴资本的220万的天使投资,最后在2016年、2017年密集接受了多家机构的投资。而启信宝只获得过一轮融资。
纵观三家的资本方,截至目前都没有头部基金的进入,这表明巨头们对此持观望态度,对此赛道并非绝对看好。
业务分析
多项指标对比 天眼查有优势
据了解,企业征信市场分为企业信用评级、企业大数据、企业信息查询等细分领域。有统计显示,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C端用户主要分为专业用户和普通大众。专业用户包括中高端商务人士、金融审计从业者、法律从业者、媒体从业者等;普通大众使用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主要包括求职应聘、诉讼维权、购买理财产品等场景。
从收费情况看,三家会员价格均按年充值。其中天眼查一年会员360元、两年和三年都是720元;企查查一年会员价格360元、两年540元、三年720元;启信宝一年会员价格366元、两年596元、三年则是780元。
除C端用户外,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也都各自面向B端用户开展业务。天眼查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深化,围绕商业安全将“开公司”相关企业服务纳入平台,广告语也随之升级为“查公司,开公司,就用天眼查”。企查查则以“权查查”、“企服服”等新品牌面向用户,尝试开拓商标代理、记账代理等业务扩大商业布局。
2019年4月,央行重启征信备案,天眼查成为首批获得资质的三家企业之一。两个月后,企查查也对外宣布,其已经获得了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据了解,企业征信牌照是由央行颁发的13种金融牌照之一,区别于个人征信,企业征信牌照是从事企业征信业务所必需的准入资格。
据2019年5月天眼查披露的数据,其针对企业的“天眼查Inside”服务已经与超过2700家大中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深度嵌入各公司业务流程,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石油、58同城等。
“原告的企业长期使用‘三查’广告语,有了很多的用户群体,对宣传的标语有很高的辨识度。后面企查查用‘三查’,实际上是打了擦边球,占有了其他人应当拥有的市场份额。”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被禁用‘三查’广告语后需要花巨资重新制作及发布新广告,突然增加的巨额营销费用会进一步拖累企查查利润,从而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
——互联网专家、天使投资人郭涛
“相关行为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破坏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理应予以禁止。”
——天眼查代理律师、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
采写:南都记者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