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心衰5年死亡率50% 高血压冠心病是主因

著名心血管专家黎励文、梁远红提醒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很重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玉帅 曾文琼 04-29 03:00

广东省人民医院著名心血管专家黎励文教授(左)和梁远红教授(右)。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看直播回放

南都讯 一旦患上心衰,其5年死亡率高达50%,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专家提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要警惕心衰的发生。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著名心血管专家黎励文教授和梁远红教授,为大家讲解如何防治心衰,直播获得15万+关注。

年轻人一场小感冒也会引发心衰

我国每年有17万人死于心衰,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心衰,黎励文介绍,实际上八成以上的病因来自冠心病和高血压!此外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等也会诱发心衰。而除以上疾病外,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以及心肌缺血是心衰发作的首要原因,而钠盐摄入过多、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药物作用及其他等也会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发作。

尽管心衰的危害很大,但大众对心衰疾病的认知并不全面,常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或感冒等“小毛病”,拖延到最后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年轻人的一场小感冒导致心肌炎也会引发心衰。”黎励文建议如发现活动后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尿量减少、夜间尿量增多、头晕、焦虑不安、情绪紧张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而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等体检,其中抽血的指标BNP或NT-proBNP有异常要特别小心。

如果被诊断为心衰,也可以通过6分钟步行测试的方法来判断心衰的程度:当6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时,为重度心衰;步行距离在150-450米之间时,为中度心衰;步行距离大于450米时,则为轻度心衰。

心衰患者切勿自行停药

黎励文提醒,心衰患者容易出现水肿,需要关注每天的体重变化,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4斤以上,排除吃得太多运动太少因素影响外,应考虑是否水肿,需要使用利尿剂或加大利尿剂的量。

“我曾经有两个病人,一个依从性很好,规范用药,现在心功能恢复不错。而另外一个患者经常自作主张停药,结果来回住院好几次,病情越来越重。”梁远红提醒心衰患者要按时按量吃药,当觉得疾病有所缓解或出现药物副作用时,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切不可自行随意改变药物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停药。

黎励文谈道,优化的治疗方案还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创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以在两周内有效改善心功能。对于采用现有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有症状的患者,可用ARNI替代治疗,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长期使用时,还能够有效逆转心脏重构。

梁远红透露,几乎所有的治疗心衰的药物都纳入医保,使用医保报销目录中的药物,可降低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

每天检测喝水量和尿量很重要

心衰患者除了药物治疗,生活管理也很重要。梁远红强调,心衰患者要控制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要小于140/90 mmHg,伴有慢性肾病等合并症的心衰患者,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样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心衰风险降低50%!利用药物控制血糖,通过保持水钠平衡,每日测定体质量等方式管理慢性肾病等都是预防心衰的手段。

“心衰患者勿食用含盐较多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戒烟戒酒,避免油腻食品及容易产气的食物。”梁远红提醒,轻度心衰患者每天进食液体量(水、汤等)1500-2000ml,排出1500-2000ml左右是合适的。心衰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尿量也十分重要,他建议可以早上5点开始,用量杯测量每次尿量,记下数值,计算24小时的总和,就是一天的液体排出量。

有氧运动是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如户外徒步、游泳、慢跑、踩单车、打太极等运动方式都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推荐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梁远红强调,心衰患者要重视感冒问题,如果一旦感冒不仅会使患者心脏负担加重,还可能会出现心脏水钠潴留。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 李舒敏 通讯员 郝黎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