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学生复课 校内不戴口罩有三前提
学生心理如何调节、体育课怎么上?教育部回应多个热点话题

5月1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开学复课及校园疫情防控等情况。
开学复课后体育课怎么上?常态化背景下校园如何防疫?5月1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开学复课及校园疫情防控等情况,并回应多个热点话题。
目前复课学生超1亿
校园防疫面临新挑战
“截至5月11日已经开学复课的学生总数为10779.2万,超过1亿,占学生总数的39%。”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预计5月底复课学生将达1.5亿至2亿。
王登峰坦言,从中小学到高校的全面复课复学,带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学生聚集性活动、留学生管理问题等给学校疫情防控带来新的风险,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从开学前的“阵地战”转为“运动战”。
另外,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衣服减薄后皮肤暴露面积增加,学生配戴口罩不舒适感增加,还出现了个别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佩戴超出常规防控要求的口罩发生意外事件,防控疫情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各种伴生问题也不断显现,如应激反应、焦虑等心理问题、升学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等教学管理问题等。
正研究制定教育系统
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和技术指南
学校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风险?
王登峰表示,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师生员工中还有1位确诊病例,尚在进行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有14人。目前各校复学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类似的问题和风险。第一,如何做到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包括及时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海外回来的、确诊以后治愈出院的,以及有过旅行史和不明接触史的人,这些都要及时梳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就无症状感染者而言,目前各地根据各自的情况都采取了不同措施,比如有的地方,所有返校的师生员工都要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有的地方是对部分来自高风险地区和海外回来的,以及有过跨境、跨省旅行史的人进行核酸检测。最近教育部也正跟卫健委联合制定关于教育系统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和技术办法,在全国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性意见,近期将会出台。
另外,各校也要确保各项防控措施都能够落到实处。比如,教室里每个学生的间距、宿舍里的间距,宿舍、教室、食堂通风、消杀等措施必须要做到位。
“这两项措施落实之后,还要做到在确保万无的基础上,要能够及时应对一失,一旦出现聚集性的疫情,各地各校都已经制定了详细快速有效的应急预案,每一个学校都跟附近的医院有定点的联系,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问题的同学和周围的同学都能够安全。”王登峰说。
体育课不许戴N95口罩
中高考等体测可调整项目
开学复课后体育课怎么上?王登峰透露,教育部和卫健委正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夏季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指导方案,将于近两日印发。
王登峰表示,由于假期延长,很多学生在家上网课,虽然在网络课程中也有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的内容,但总体来讲,绝大部分同学运动量还是非常少,因此开学复课之后,体育课如何上,首先可能就要摸清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卧床一个礼拜,他整个肌肉和运动技能可能要老化十年左右。”因此,开学以后,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必须要给予科学的指导。
据他介绍,目前教育部和卫生健康委正在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夏季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指导方案,这两天就能印发。届时在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内容调整、器材使用和错时错峰、安全保障等方面都会提出明确要求。
“特别是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不允许戴N95口罩,因为它的透气性太差,即使不会出现意外,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对于疫情期间中高考的体育测试,王登峰则指出,可以适当对一些运动考核项目做出调整,既确保测试安全,又能全面反映每个同学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状况。
王登峰认为,在整个疫情期间,绝大多数青少年确实运动不足,让他们立即参与到剧烈的体育运动中肯定带有一定风险。但是,复学后距离体育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训练指导,让他们能够尽快恢复运动技能和运动效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一些运动项目的考核适当做出调整,能够确保测试安全,同时又能全面反映每个同学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状况。
答疑
A
复课后如何调节学生心理?
教育部答南都:梳理问题提供针对性帮助
由于较长时间居家学习,复课后有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发言减少、厌学等情况,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在发布会上,王登峰回应南都提问时表示,尽管学生对学校环境习以为常,但由于假期太长,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回到学校之后也没有恢复原来的校园生活,还需要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有些学生会遇到心理上的困扰。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和家长顺应环境的变化。
首先要认真梳理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具体问题在哪,例如,有些可能是学习进度的问题,就要求所有学校在开学前都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包括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有些同学不爱说话或有其他表现,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梳理清楚这些同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此外,还要对学生提供关怀和帮助,理顺其情绪。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也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
B
中小学生在校戴不戴口罩?
教育部:不戴口罩有三个前提条件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很多小学生佩戴口罩的不适感日益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口罩佩戴是否有统一要求?
王登峰回应道,中小学生在校可以不戴口罩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是在低风险地区。第二,要确保进入校园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三,校内疫情防控措施要做到位,比如教室里要隔位就座,还有宿舍、食堂都有相关的人员距离和防控要求。做到这些之后,在低风险地区的中小学是可以不戴口罩的。另外,在体育锻炼运动场上也可以不戴口罩,但也有人员距离要求,这是大的前提。
王登峰说,随着夏天的来临,戴口罩确实越来越难受,但目前在高校的疫情防控要求里面,由于大学生生源地比较多,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在教室中还会要求戴口罩。
“戴口罩是疫情防控的要求,可以不戴口罩,只是在满足防控条件的前提下,如果防控条件不能满足,那我们难受可能也要戴。”王登峰说,在要求小学生严格规范佩戴口罩方面要多付出一些努力,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醒,特别是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要帮助每个学生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既然疫情来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包括夏季戴口罩这样的困难。”
C
高考千万人大考如何防疫?
教育部:充分准备防疫物资,做好应急预案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在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上将采取哪些特殊措施?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和时间推迟等复杂形势,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时刻紧绷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这两根弦,指导各地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加强考场防疫措施,目前教育部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制定考试防疫工作方案和考场防疫的具体措施,准备充分的防疫物资,为广大考生创造安全的考试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落实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分发、施考、阅卷等各环节的安全措施和防疫措施,严格规范执行考务工作规定,加大考试舞弊的打击力度,确保考试组织万无一失。
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教育部在指导各地做好预案准备,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全力保障高考安全、平稳、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统筹安排好高考后的有关考试。根据今年高考工作安排,部分省份的高职分类考试,部分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现场考试,及“强基计划”学校的考核,将安排在高考后举行。教育部将指导相关省份和高校加强工作统筹,落实好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稳妥有序做好相关考试组织工作。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做好今年高考的组织工作。”王辉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吴单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