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昕:
加快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在两份提案中同时提到的问题。
刘昕表示,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市场营销信息化、机制化、长期化,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是确保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出路。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优先发展就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
冷链物流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南都:刘昕委员,在两份提案中,你都提到“农村冷链物流”问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刘昕: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市场营销信息化、机制化、长期化,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是确保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出路。
正如我在两份提案中提及到的,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优先发展就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
南都:当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如何呢,目前有哪些问题亟须解决?
刘昕: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生鲜产品生产总量连续处于世界首位。冷链物流需求量巨大,但迄今仍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多、小、散、乱、差的行业现状制约着冷链物流效率的提升。
冷链物流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载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包含了由产地预冷、冷藏储存、冷藏车运输、冷库储存、配送、零售、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链”,生鲜农产品只有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均保持标准的温控环境,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才能得到最大保证,从而降低损耗。加快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举措。
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的三大建议
南都:你在提案中提及了哪些建议和思考?
刘昕:我建议,通过加大对农村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可以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
这就是说,要重视和支持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预冷、冷藏保鲜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解决瓜果蔬菜和鲜活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应季集中上市而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在非出产期的淡季价格上涨而产品供不应求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强化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进农村市场营销信息化、机制化、长期化,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措施,促进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南都:加大对农村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非常重要,但人才和技术的匹配亦相当重要。
刘昕:因此,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农村冷链物流在当下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和相关产业的配套不齐全、没有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项标准、缺乏冷链物流专业的人才、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部分冷链设施“刚落成就落后”“一建成就闲置”。农村目前普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欠缺等问题。应高度重视组建面向全国的冷链物流专家团队,为农村提供涵盖产业规划研究、技术研发、项目决策、建设和运维支持,以及人才培训等环节的智力帮扶。加大对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强化农村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进农村市场营销信息化、机制化、长期化,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冷链物流体系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建立。建立健全冷链物流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快冷链物流的全链条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监督,建立对冷链物流从源头到终端的监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对冷链物流网络的监管。
直播为农户提供一条新路子?
南都:当前,通过直播形式销售农产品已成为重要的途径。你认为,这能否大力改善农产品和农村产业链的生态?
刘昕:“互联网+直播+农产品”是近年来随着电商运营的兴起应运而生的农村经济新业态。这种新业态无疑能够让农产品销路更畅通。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受到疫情影响,市场蔬菜和鲜活农产品供应紧张,市场菜价猛涨,但是农村蔬菜基地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很多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通过直播方式销售,可以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为农户提供了一条新路子,是改善农产品和农村产业链生态、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的好途径。因地制宜发展模式多样、持续性强的农村农产品直播形式销售模式,凸显了农产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特有的价值和市场需求。
- 下一篇:建立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