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
13.5亿元医疗费用全由国家承担
南都讯 昨日上午10时,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白皮书介绍,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书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方面,白皮书说,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白皮书强调,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白皮书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白皮书指出,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对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白皮书指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国应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数据
全国确诊住院患者
总医疗费用13.5亿元
疫情发生后,中国对确诊患者实施免费救治措施。白皮书透露,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为保障救治资金,白皮书显示,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明确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保障政策,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
中国20亿美元援助世界抗疫的承诺正一一落实
中国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目前这些承诺落实情况如何?昨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中国一向是言必信,行必果。”马朝旭表示,关于中国将提供20亿美元援助的承诺,这其中既包括提供抗疫物资援助,也包括支持有关国家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既包括双边捐赠,也包括多边捐赠。从双边来讲,中国正在同有需要的受援国,通过平等协商来确定援助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改善民生,减少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复苏。在多边领域,为体现对世卫组织的支持,中国向世卫组织分两批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并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国际组织提供捐赠,帮助世卫组织团结应对基金启动了在中国的筹资。
马朝旭透露,关于在中国建设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仓库枢纽,这件事情正在商谈和加紧筹建之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并落实20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已经宣布向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暂停债务偿还。关于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正在加紧建立。
焦点
1
端午节能摘口罩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三级应急响应意味着大部分人可不戴口罩
关于端午节期间能否摘口罩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回应,在中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战略性防治成果的情况下,可以摘口罩的场合和人群越来越多。
王辰以北京为例介绍道,目前北京已经降到三级应急响应水平,按照这个水平,实际上意味着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可以考虑不戴口罩。
但同时王辰也提醒到,戴不戴口罩还是要依据不同情况来作出判断,不好一概而论。比如,在空旷的地方、通风很好的地方、社交距离比较大的地方,就可以不戴口罩。但如果面对一个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时,或者在医院里面,还是应该科学佩戴口罩。跟社会有密切接触的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等,以及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也应该佩戴好口罩。
“吃不准什么时候该戴,就随身常规装个口罩,不用戴就不戴,该戴的时候能够随时戴上。”王辰表示,总体来说,在中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战略性防治成果的情况下,可以摘口罩的场合和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2
中国入境限制措施何时解除? 外交部:中韩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运转顺利,已复制到德国新加坡
中国入境限制措施何时解除?昨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白皮书发布会上回应,为疫情防控采取入境限制措施是国际惯例,中国将以稳妥方式逐步恢复中外人员往来,推广对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人员提供“快捷通道”的经验安排。
据悉,中国与韩国之间率先实行了对部分有重要需求的人员提供“快捷通道”的做法,目前运转顺利。马朝旭透露,基于中韩之间的合作经验,设置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的做法后来也被复制到与德国、新加坡之间。
马朝旭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蔓延,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不能有丝毫懈怠。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国将同世界其他国家商讨建立“快捷通道”,服务复工复产的需要,促进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3
目前病毒溯源进展如何? 科技部:中国与美英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相关论文19篇
新闻发布会上,对于病毒溯源情况,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称,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论文19篇。
王志刚表示,中国在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发生、发展过程和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溯源内容则包括,环境溯源、分子溯源、传播过程溯源、动物溯源等。
他表示,溯源涉及到多学科,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非常严谨。
目前溯源进展如何?王志刚称,目前已有研究论文发表。据介绍,截至5月底,国内科学家发表相关论文206篇,国外研究团队发表论文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论文19篇。目前已收集分享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18967条。
他同时强调,在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个难题,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保持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让目的更纯粹,应对人类的共同威胁。
4
中国新冠疫苗研制进展如何? 科技部: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国际领先
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制进展如何?中国将如何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世界?昨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疫苗仍然是当前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根本之策,但同时疫苗研制难度大、周期长。如果中国率先完成疫苗研制和临床试验,将会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人类。
白皮书中透露,中国已经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王志刚介绍,疫苗研制是非常严谨复杂的科学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疫苗研制也走过一些弯路,甚至有失败的例子。疫苗研制一般要经过病毒分离、实验室疫苗构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然后才是规模化生产,以及要在药监部门进行注册得到批准,最终才可以使用。
王志刚表示,中国疫苗如果完成所有研制和临床任务、可以达到应用时,将会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