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央美术学院一位大四学生特殊毕业季

宅家办毕业展“轰动”家乡 艺术实践记录疫情时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侯婧婧 06-22 01:20

游钦煌的线上虚拟展厅。

游钦煌

《纯棉床饰用品店》。

《7台风扇》。

《20200127紫金少年未醒的梦》。

中央美术学院每年向全社会开放的本科生毕业作品展,都成为全城期待的艺术盛事。今年,这个展览搬到了“云上”。即日起,公众可以在央美网站上找到专页入口,用3D模式观赏本届846位本科毕业生的近2万件毕业创作。据校方介绍,这是学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本科毕业展,也将是一次“永不下线的毕业展”。

游钦煌是央美2020届油画系的本科毕业生。他告诉南都记者,毕业展是学生心里的头等大事,而今年,属于他们这一届的线下大展未能举行,相关活动也一应取消,很难不觉得有点遗憾。不过好消息是,以母校美术馆为模板的虚拟展厅大大“扩容”,“比如之前在实体展馆中,我们油画系每人只有2米宽的展示空间,这次有6米,还可以在超链接中展示附加信息”。这让他们得以更完整地表达自己。

与很多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游钦煌还有一个“线下展厅”,位于家乡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路72号的顶楼天台,这是他多年邻居、好友的住家。由他自办的小型作品展上个月开幕,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毕业的仪式感,后来却意外走红成为“打卡地”,也给平和这个以蜜柚为主要产业的县城带来了一系列观念冲击。其实,作为从这里走出的美术高材生,游钦煌正有意于此。他想用一次行为艺术般的实践来影响乡邻,为小镇的艺术生态带来些许改变。

临时起意用画笔记录生活

每个央美毕业生都会提前筹划自己的毕业创作展,从主题到展出形式。今年春节前,游钦煌在学校里已经定好了方案,一切都在推进中。“那个方案是关于动物、还有人的一些行为。我需要去动物园采风,现场拍摄一些素材之类。”

没想到过年回老家不久,疫情在武汉暴发,禁足成为那段时间的常态。临近返校日,央美通知延期开学,建议毕业生居家完成毕业创作,动物主题自然就变得难以实现。好在,游钦煌在老家有一些颜料、画框的存货,网购恢复之前,他也能相对从容地寻找新的创作方向。

促使游钦煌重新拿起画笔的缘由之一是,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在一次直升机事故中骤然离世。1月27日,消息从大洋彼端传到福建平和,游钦煌一瞬间想起了邻居家的发小和哥们儿。“他从小就对篮球文化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喜欢科比,房间里收藏着各种体育杂志、画报和海报。我以前就想结合他这个爱好给他画一张肖像,那天就立即跟他说了,想在他的房间里画一次写生。”朋友同意了,于是两人翻出了几十份封面是科比的报刊杂志、大幅贴画,还有科比的一本传记,足足铺了一床。游钦煌让朋友躺在中间,就着这个场景画了一张油画,一方面是记录这个事件,同时也是记录朋友的故事。

画完那张画之后,游钦煌环顾四周,忽然有了毕业创作的选题灵感。

朋友的家是一幢购置于1993年的独栋小楼,而游钦煌生于1995年,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跑来串门。这么多年过去,这里的陈设竟然没有大变,不仅厨房的老式油烟机、客厅的水晶吊灯、电视后面的“瀑布仙鹤图”都还在,甚至很多零碎的物件仍在记忆的原位。当时,手机上铺天盖地都是疫情的消息,这方空间忽然给了他一种安定感,让他想要慢慢体会平凡生活的美好细节。于是,新的毕业创作主题确定了下来:用写生创作的方式,记录疫情期间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在朋友家表示“无条件支持”之后,游钦煌干脆搬来了自己的画框和画具,几乎“驻扎”在了这里。

一画就是近3个月,前前后后画成13张。每一张画作,都取材自这栋小楼,或是房间的一角,或是一家四口的生活片段。比如《纯棉床饰用品店》,画的就是朋友家一楼对外营业的商铺。那时刚刚可以复工复产,生意不算忙,游钦煌就在店里画,画中依次是朋友的妈妈、奶奶和朋友自己。另一幅《family之按摩》记录了晚饭之后,这个家庭的温情一刻。朋友趴卧在客厅沙发上,平时难得回家一趟的父亲站上去替他踩背按摩。游钦煌见到这一幕,赶紧拿手机拍了下来,然后对着照片画。朋友没注意他每天在画什么,后来看到成品格外惊喜。

游钦煌最得意的则是一些静物画。比如有一幅名为《7台风扇》,这个奇观式的画面源于楼顶天台的真实生活场景。游钦煌向南都记者介绍:“他们家有4层、房间多,所以风扇就多。到了冬天,他们就用布或者塑料袋把它们套上、系好,然后集中放在天台,等到夏天需要用的时候再搬下去。”

第一次看到这些被包裹住、蜷缩在角落的风扇时,游钦煌产生了某种共情:“那时候,大家都是憋在家里,出门就必须戴口罩。我在一瞬间觉得,那些风扇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后来在作画时,他特意调整了每台风扇的位置和朝向,把其中一台的“束缚”解开,让它面对走廊,“像是一种‘展望’的感觉,也是在反映自己的心态”。

一场自办展览轰动“蜜柚之乡”

这批画作完成之际,游钦煌内心已有一个办展的设想:一切“DIY”,地点就在朋友家的楼顶。其时中央美术学院已经决定取消今年的毕业展,他想满足自己的“仪式感”,除此之外,还有几分行为艺术似的创意:因为朋友家这幢小楼既是画的内容,又是创作现场,如今把它作为展览场地,对这批画而言,是一种圆满的归宿。而且,按照他设计的观展路线,人们都得从一楼的店铺上来,依次经过画面的原型,才能到达位于天台的“展厅”——这里也未经任何装涂改造,原本的水泥墙面就是背板,太阳光就是打光,木质画框都没有装裱,要么就状似随意地靠墙放着,要么就用碎布悬挂在晒衣杆上。游钦煌希望观者走进画中的场景看画,更沉浸地体味家的生活气息。

5月1日,“STAY HOME(宅在家)游钦煌个人毕业作品展”正式开幕。没有特殊仪式,也没有什么茶水甜点,唯一称得上待客物资的就是一沓口罩。尽管小溪镇地方很小,没有确诊病例,他还是不太好意思到处请人,只提前给一些亲戚朋友发了微信。朋友一家又另外邀请了他们的邻居和熟人。

游钦煌没有想到,这个在他眼中“特别小的展览”,开放不久就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起因是他的一个好友来观展时带上了自己的丈夫,后者在电视台工作,作为新闻播报了出去,之后登门的生面孔越来越多。游钦煌在现场询问,得知有一个家庭愿意驱车一两个小时从市区赶来,有两个羞怯的中学生是听了同学的介绍结伴过来,“也挺感动的……”

观众一多,游钦煌就识别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评论。比如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喜欢《纯棉床饰用品店》这样的人物画,称赞他“画得特别像”,看到另一幅同样很写实的《痕之空调箱与拖把》就疑惑了——拖把插在空调架上,这有什么值得画的呢?要是把它拿到家里,挂哪儿才合适呢?碰到真诚发问的观者,游钦煌每次都会认真解释:“比如说物体表面的那些痕迹、那种斑驳的感觉,都是时间累积下来的东西;时间透过痕迹证明它的存在;我记录这些,并不完全是为了好看……”

游钦煌的家乡平和县是中国“蜜柚之乡”,当地最大的节日叫“蜜柚节”,相当一部分文娱活动也与柚子丰收有关。“我小时候还做过柚子灯,在里面点一根蜡烛,到了晚上整个县城的小朋友都到河边放蜜柚灯。”游钦煌对南都记者回忆。在他心中,这座小城有它的安适和文化底蕴,但很少与当代艺术相关,居民的艺术观念“停更”在很久之前:“我小时候,当地人的印象就是‘不会读书才会学画画’,现在还是有很多家长问我‘以后靠什么赚钱’,他们比较在意这些事情。”

游钦煌的父母均出身农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过他们对儿子的选择一直倾力支持。小学三年级时,他说“想学画画”,父母就替他找了老师。“我小时候也算挺乖的。”游钦煌笑称。“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我都在那间画室,一直到初中毕业。”

初二那年,他从画室的老师那里听说了央美附中,自己在它的官网上找到招生信息,交了120元报名费,然后自己飞到北京去参加考试。那是他第一次去北京,还稀里糊涂地被“的哥”宰了一顿,但那次考试中,他真的就被央美附中录取。父母见他有独立生活能力,也就同意他一个人到外地追求艺术梦想。2016年高考时,游钦煌顺利保送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分入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这些年来,他到处游历写生,很少有机会呆在自己家乡。

这次在老家办展,对游钦煌而言,有些“汇报”的意味,他也有心与乡邻们分享自己的艺术观。“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的理解,但我相信,当新的、不同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会增加对这个事情的认知,以后再看到类似的,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希望虚拟和现实两种空间“对话”

游钦煌给线下展预设的展期是一个月,到了后半程,他开始抽空准备学校开发的“云端毕业展”,给自己的6米虚拟展区和作品详情页轮番“施工”。

除了如期上传毕业创作的代表作,为了更完整地向公众展现他的艺术构思,游钦煌还在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拍出了一条短片。片头的俯拍是他人力爬高、用手机和脚架拍摄,剪辑原本也不会,靠自己跟着网上的教程现学,其间修改了数次。他说:“我希望如果有人对我的作品有兴趣、愿意点击超链接继续了解我的一些创作想法时,还能看到我在平和这边的小画展,视频更能反映当地的情况。”这会是一次虚拟和现实两重展览空间的“对话”。

6月15日傍晚6时15分,中央美术学院“2020线上毕业季——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正式上线,游钦煌的《STAY HOME(宅在家)系列》也走出了朋友家的楼顶天台,触及更广泛的人群。由于他在本科阶段的艺术实践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一次开展时,央美在官方微信上选推了他的作品,并邀请他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与了开幕前夕的“师生圆桌对谈”。

听游钦煌讲述了疫情期间在家乡办展的经历之后,央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称赞他“能将劣势变成优势”,游钦煌自己倒没有沾沾自喜,他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小的实践,还算不上有多成熟。

他对南都记者说:“这个小实践能被关注,首先是很开心,但我觉得在这种快信息时代,这种热度来得很快,去得也很快,绘画却不是一个博眼球的东西,它要经历时间的沉淀。所以,还是应该追求越来越多能够输出的内容,要有一个持续创作和积累的过程。”

上个月,中央美术学院公示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游钦煌在列。他将继续跟随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的刘小东教授学习油画专业。但更切近的,其实是6月28日的网上毕业典礼。之后,本科毕业生们会按院系通知的时间分批返校。阔别北京已经这么久,他也期盼着回来的那一天。

也有人会关心这些毕业作品的去向。游钦煌说,过去央美的线下毕业展经常会促成观众购买,但这次的作品,他自己是不想售卖的,因为它们诞生在特殊的时空中,有记录意义,希望将来有机会在其他场合展出。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詹晨枫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受访者供图

(南都实习生赵媛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