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的代陪读房东:
儿子考入名校 她从陪读妈妈变成全职代陪

参加2020高考的孩子们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回想起过去这一年,安徽六安毛坦厂镇全职代陪读妈妈邵华感慨:累、很累、特别累。
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毛坦厂中学聚集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和他们身后的家长。有的家长会辞去工作,来毛坦厂镇租房一心陪读。有的则无暇顾及,选择将孩子全权托管给镇子上大大小小的代陪读机构。邵华是一所家庭式代陪读机构的经营者。7月6日高考前夕,她告诉南都记者,做代陪读,“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着孩子转”。
疫情下的毛坦厂
7月5日,大雨。大巴驶离毛坦厂中学,送考的家长并没有往年多。
“因为疫情,一切从简。”邵华告诉南都记者。往年,学生奔赴考场之前,会收获一场盛大的毛坦厂式的送考:登上送考专用大巴,家长们手持“金榜题名”等字样红旗,妈妈们穿着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夜里,人们成群成群地放孔明灯祈愿,飘得满天闪烁……
今年为安全起见,毛坦厂镇禁止考生放孔明灯。“氛围变淡了一些,但我们内心对高考的激情没有减少。”邵华说。她今年带了24个学生,除了安徽省内的,还有来自江西、甘肃、湖北、福建几个省份的孩子。
毛坦厂中学高三年级4月初开学,出于疫情防控要求,学生们半天在学校上课,半天在家学习。“我们基本得全程24小时陪着。”邵华说。除此之外,每一个代陪读生意的经营者们都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及时购置、升级防疫设备,加强消毒管理,饮食要上心,学生的心情也要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比以前更加注意。
那是一种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疲累。高考前夕,家长来接孩子,个个都说邵华瘦了。“10斤,从开学到现在不到3个月。”邵华告诉南都记者。
学生陆续离开的那几天,因为怕不舍,邵华没有一一送别。人去楼空后,邵华打扫房间时看到一位男孩留的小纸条:阿姨,感谢你这一年对我们的照顾。
“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太舍不得他们了。”邵华说,这一年虽然很辛苦,但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再多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从陪读妈妈到专业代陪
7年前,邵华35岁,是这里最年轻的妈妈。
来这里的原因,和许许多多家长一样:给孩子陪读。邵华的老家离毛坦厂镇很近,夫妇两人以前在外地打工,儿子跟着他们漂泊,小学六年,换了四个学校。2013年,邵华夫妇考虑到儿子要上初中了,需要稳定,便在毛坦厂镇买房,邵华做起了陪读妈妈。
当时,邵华家有空余的房间,有朋友便将自己的孩子拜托给她,让孩子在她家吃饭。“一开始只是个别孩子搭个伙,后来大家觉得我照顾孩子挺用心的,就又帮我介绍。”就这样,第二年,来邵华家住宿吃饭的学生变成了两个。再后来,3个、5个……一年年变多。
2019年,儿子考上大学后,邵华扩大家庭式代陪读的规模,她和同伴高青一起租下一套五层小楼里的24间房,还有2个人专门负责做饭,两个人负责洗衣服、打扫卫生。她们迎来了24个2020届高考生。
邵华的一天从早上5点开启。孩子们6点多要赶到学校上早自习,她们要烧好开水、准备早餐,再一个个喊孩子们起床。
食物准备是件大事,为避开人山人海的毛坦厂菜市场,邵华会提前一晚向菜市场的老板们下单。“我们要买的菜很多,有荤有素每天最少得买7样菜。”邵华说,每天都挖空了心思给孩子们采购食材。只有吃好了,才能好好地学习,家长们也可以在家安心工作。
上午放学,孩子们要回家午休。“哪个孩子几点去学校,我们就按照那个时间喊他起床。晚上10:50下晚自习,我们也要等到所有孩子都回来,然后再挨个检查后才可以休息,差不多每天都要12点以后了。”
除了衣食住行,孩子们的心理波动也需要邵华关注。某个孩子成绩波动大了,就要格外关注他的情绪。“高三容易思想压力大,我们要像家长一样去开导他们,这次没考好,就好好加油,争取下一次考好。”
辛苦的同时也收获快乐
临近高考,毛坦厂镇大街小巷里“逢考必胜”的旌旗招展。
妈妈们会特意去定制旗袍,希望带来好兆头。对于代陪读的房东来说,这份仪式感也同样重要。每年高考前,房东们都会给考生送粽子、状元糕等,寓意着“高中状元”。
邵华说,高三这一年孩子们压力大,代陪读也是一样。不过,辛苦的同时,她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在彼此熟悉后,孩子们进门就会给她打招呼,说着“阿姨好啊,阿姨再见啊,很亲切,你会感觉到你是被需要的。”
许多从她家走出的高考生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有孩子放假之后不回自己家,先到邵华这来看她。有孩子回来时,给新一届邵华代陪读的学弟学妹们一人买一个苹果。“我想以后还是会把代陪读做下去,当成一份事业在做。有很多家长确实没时间专职来陪读,我们可以给他们带来方便,这是有意义的。”
对于十几岁就开始打工的邵华来说,她希望每个孩子都不要走自己曾经的路,而是去考一个好大学。2019年,当儿子收到上海一所著名高校通知书时,邵华的梦想在毛坦厂实现了。现在,她想通过她的努力和陪伴,让更多家庭的孩子走进大学。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