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初创企业如何破局?
南都发起双创驱动力深调研,深入了解双创载体内科创企业生存现状

“疫情对初创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下可能原来想要扩张的企业会变得谨慎、一些企业会考虑优化人员队伍、一些团队可能暂缓创业计划。”在方圆万鹏孵化器总经理高飞看来,作为带动创新就业的双创载体及在孵企业,受疫情冲击正遭遇较大的挑战。
科创企业是新兴产业及区域创新力的创新血液。伴随第三届中国孵化器TOP评选活动启动在即,南都科创工作室发起双创驱动力深调研系列活动,首场活动以“双创就业新动力”为主题,深入了解双创载体内科创企业的生存现状、新经济行业带动就业作用,以及疫情下孵化企业对新职业的需求等情况。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另一方面,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同比降幅达49%。供需不平衡或让毕业生们面临着“最难就业季”。调研中,就有不少国家级孵化器代表对南都科创记者表示,在孵企业整体受疫情冲击较大,“保命”成为多数企业的首要考虑,从整体招聘需求来看,与往年持平已较为不易。
区域调研
复苏迹象明显但生存挑战仍在
7月初,南都科创记者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科韵路调研时发现,大量“互联网范儿”的年轻人在早高峰期间脚步匆忙,行走在通往各个写字楼、产业园区和孵化器的路上。
这条全长11公里的科韵路上,经过多年集聚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网易、酷狗、UC优视科技、金蝶、三七互娱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以互联网创新为主的科技企业孵化创新热土,拥有方圆万鹏孵化器、PCI未来社区、乐天创意园等一批国家级孵化器。
“据我们7月初的统计,目前人流量已经恢复了八成左右,去年我们一天的楼栋人流量大约是1.1-1.2w,现在是8000-9000左右。”广州方圆万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总经理高飞告诉南都科创记者,预计接下来人流量还会继续增长。
然而,这种复苏迹象也正在面临较大的挑战。
调研中有孵化载体负责人表示,旗下众创空间类空间由于创业团队不少尚无成型的业务产品,在疫情期间选择了主动退出创业。
对于一些已经较有规模的初创企业,也多在考虑缩减成本渡过难关。总体来看,即使是疫情期间业务受到影响较小的企业也多对于扩张业务、扩大招聘持谨慎态度,而更多初创企业为“保命”考虑,需要减少低效率员工或非必要岗位。
这样的担忧并非个案。
5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副处长孙启新在线上分享了火炬中心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近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的问卷调研数据。数据显示,初创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微型企业比例达24.4%。从成立时间看,成立时间1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比例(30.6%)约为5年以上企业(10.9%)的3倍。
而据上述数据统计,规模越小、成立时间越短的企业,采取降薪和裁员等被动措施的比例也就越高。20%以上的初创企业计划降薪,17%的初创企业计划裁员,均大大高于5年以上企业(12.4%和9.2%)。
不过,孙启新同时表示,数据统计显示强化创新仍是科技创业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主要措施。为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大部分样本企业复工后将加快生产和创新进度。有54.6%的企业表示将加快新产品/新服务开发,40.3%的企业表示将开拓网络市场。
新兴行业
招聘需求不减反增
在多数行业面临运营难题之时,也有一些新兴行业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较过往发展更稳、更快的趋势。
“今年的招聘需求和往年相比增长了20%-30%左右。”位于PCI未来社区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广州锦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李嘉咏告诉南都科创记者,公司专注于网络安全服务,近两年处于高速发展期,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的业务量达到了70%-80%的增长,为补足人才缺口,公司急需安全服务类的技术人才比如安全服务工程师、安全测试工程师以及软件架构工程师等。
和锦行科技一样招聘需求有所增长的,还有在孵企业广州知识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该公司的业务量明显增长,旗下产品在线教育辅导练习打卡工具“趣练习”一季度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0倍左右,急需研发人才。
“包括毕业生在内,今年计划招聘约600人,数量方面与往年基本持平。”高飞表示,园区内互联网企业较多,疫情期间包括游戏、新媒体营销、社区电商、人工智能等行业企业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市场红利,主要的人才需求包括计算机、新闻学、金融管理、广告学、工商管理等方向的专业人才。
南都科创记者近日调研广东多家一线孵化器发现,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挺过上半年疫情高峰的创新孵化业态的境况在逐步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一系列新需求让在线教育、电商直播、人工智能等行业在孵企业迎来了新的风口,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凸显。这些热门行业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双创就业的新动力。
新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一批新职业。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9个新职业,同时新增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
南都科创记者梳理发现,许多职业在成为“新职业”时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如俗称“电商主播”的“互联网营销师”和俗称“外卖小哥”的“网约配送员”,“转正”更像是一次水到渠成的“正名”。这份反映了就业市场需求的“新职业”清单也有望为求职者择业提供参考。
此外,新兴职业的薪酬水平往往也因行业红利而具有较大吸引力。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其中指出预计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30万,目前高达56.6%的算法研究岗和46.1%的应用开发岗的单月薪酬可达到35k以上,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的薪酬水平远高于实用技能岗和产品经济岗,众多企业以百万年薪签约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能力的顶尖高校博士毕业生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破局思考
解决人才招聘痛点与创业就业服务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通常人才都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远高于场租地租。”高飞说,因此人才问题是创新孵化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更加重要。
为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广东创新孵化业态涌现的热门行业及热门职业,南都科创记者在调研时,聚焦在孵企业的人才招聘痛点及孵化载体提供的创业就业服务。
调研了解到,对于招聘需求增长的热门行业在孵企业,其招聘要求也发生了较大转变。由于当下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初创企业更难付出招聘后较长时间的培养成本,因此更希望求职者本身具有岗位相关的实习经历和实践经验。
PCI未来社区负责人黄海军对南都科创记者表示,一般毕业生入职需要3-6个月的见习培训,而孵化园区的初创企业大多没有余力培养,这也造就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精准,更加青睐于有经验的毕业生。因此,黄海军建议在校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多参加实习,增加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人才培养问题,调研中也有孵化载体准备展开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例如PCI未来社区准备将在孵企业锦行科技原来内部的网络安全培训学院面向外部公开招生,这种企业专业培训学院除讲解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员进行一线业务相关的实践操作,通过一系列考核的学员也将成为专业领域更富竞争力的求职者。
中国孵化器TOP评选系列深调研:
在调研路上感知孵化温度,找寻创新态度!
欢迎提供调研线索(调研主要亮点及联系方式),通过邮箱与我们联系:nandukechuang@163.com
此外,第三届中国孵化器TOP评选活动进行中,欢迎报名参加!
活动报名截止2020年8月20日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任先博 徐劲聪
采写:南都记者 程小妹 徐劲聪 实习生 郝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