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获批开展“监管沙盒”试点项目征集即将开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熊润淼 07-24 02:08

昨日,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人民银行近日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市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至此,试点范围已扩大至9个地区: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另据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协会已经开始准备征集广州第一批试点项目,相关资料文件已经在整理中。广州本地多家单位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已经“有想法”或“在准备”参与项目申请,涉及银行、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

广州上车 启动“监管沙盒”试点

广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再迈出关键性一步。昨日,人民银行正式批复,广州市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监管沙盒(Sandbox)”是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在2015年提出的概念。其设计的初衷,是给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监管部门通过设立限制性条件和相应保护措施,允许金融科技机构在真实市场环境中,向真实消费者提供创新性金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监管通过全程监控并评估其在沙盒中表现,判定其能否“出盒”并大面积推广。2019年底,在人民银行主持下,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从去年12月以来,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不断铺开,并且呈现出加速趋势,广州也于昨日上车。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获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将有利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及项目落地,助力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广州开展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有何优势?金融业内人士指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善的交通设施、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前述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金融科技发展环境良好,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广州市出台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聚集了一批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落地了一批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涵盖“技术+产业+场景+金融”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监管科技建设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解决互联网时代金融风险隐蔽性强、难以发现的问题,截至目前,防控中心累计排查广州企业超11万家。

第一批项目即将开始征集

收到试点获批的消息后,广州数字金融发展圈内人士都开始跃跃欲试。据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协会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项目征集工作,不久后将正式开始征集。一位广州本土银行智慧银行业务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他们银行已经在开始筹备相关申报工作。一位来自科研院校的教授则告诉南都记者,将考虑推动企业做数字普惠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项目。

一位接近广州市地方监管的人士则告诉南都记者,此前小贷公司率先被纳入地方金融监管沙盒,提出了要实施“五链合一”,即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小贷行业监管数据保存验真的“监管链”、风险监测预警的“风控链”、纠纷调处化解的“司法链”、信用数据验证的“征信链”、优化行业生态的“服务链”。“我们也考虑申报‘五链合一’。”他这样表示。

此前,北京和上海已经公布了试点项目名单。项目涉及服务和产品包括基于多方安全图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非接触金融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供应链融资服务、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与政务数据融合产品、风险信息协同共享产品、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支持产品、产业金融数字风控产品等。

从申请机构来看,北京的第一批创新应用名单中,6个项目均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主导的项目,而第二批征集则表示主体既可以是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科技企业。而在上海首批拟入箱的8个项目中,申请主体从持牌金融机构扩展到持牌金融机构和非持牌的金融科技公司。南都记者查阅申请要求发现,虽然上海版“监管沙盒”规定持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但科技公司须由持牌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科技产品的金融场景支撑。

对于广州第一批试点项目将侧重于涉及哪些技术的项目,暂时还无法获知。不过,有知情人士表示,还是会面向持牌金融机构。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