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医用耗材“抱团”采购提速

粤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区初长成,珠海已降17.46%,广州平台最快11月开启集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马建忠 贝贝 07-29 01:10

继药品带量采购之后,广东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也在加速推进。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课题组从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最新获悉,实施集中采购后,2020年上半年珠海市医疗机构共采购医用耗材近2亿元,与珠海市医疗机构原采购平均价比较降幅17.46%,节省医用耗材采购资金超4000万元。

其实不只是包括珠海在内的省平台(广东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区)近期动作频频,广州市平台也下发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并要求在今年11月起开展第一批次产品采购交易工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意在令采购阳光化,进而减少企业违规操作空间,预计随着集中采购的不断落地,老百姓的医用耗材特别是包括心脏支架在内的高值医用耗材的支出将下降在望。

省平台珠海模式传首个捷报

为助力医改,探索广东省医用耗材采购新模式,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于2019年8月与珠海市医疗保障局合作开展珠海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这一全面创新的医用耗材交易方式,意在通过阳光操作,并确保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的前提下降价惠民。

2019年11月起,珠海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广东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上线,实现“在线议价、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监管”四个在线进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据广东省药交中心介绍,得益于珠海的成功实践,该中心目前已将“珠海模式”复制推广到了其他地市,设立了广东省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区:今年5月驻粤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云浮市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区,6月起中山市、汕尾市、潮州市、东莞市医疗机构陆续以市为单位加入联盟区。

广东省药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种采购模式引领下,接下来该中心将继续以“稳步降价、减少医保基金支出”为目标,助力广东省医药改革事业。

而另据课题组获悉,为了打造全流程线上采购模式,全力推动珠海医用耗材在线结算,珠海区域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工作目前已在开展结算业务培训。

市平台最快11月也将启动集采

据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课题组获悉,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广州将构建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工作机制和广州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实施医用耗材分类采购,实现医用耗材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保障医用耗材供应稳定及时;建立健全医用耗材综合监管体系,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实现各品类医用耗材线上采购。

而依照广州市医疗保障局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广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州市平台医疗机构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将涉高值医用耗材、普通医用耗材以及体外诊断试剂。

与省平台的初衷类似,本方案同样旨在有效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保障临床需求,推进广州地区医药购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依照计划,广州市平台将按照分类分批次原则推进集中采购工作,力争2020年11月起开展第一批次产品采购交易工作,并对部分品种开展集团谈判。

当前医用耗材价格水分多少?

有分析就认为,作为医用耗材使用方的医院,若医用耗材挂网进行集中采购后,医用耗材采购费用将有所降低,另外价格和流向或更加明确。

“虽然现在广州具体品种名单暂时还没有出台,但可以预见的是,相关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压价,除了可以让患者减少费用支出外,更让部分医用耗材的价格更加阳光透明。”广州某医院负责器械和耗材招标的负责人向课题组表示,医用耗材以平台集中采购目的最主要是让价格透明并明确相关耗材品种的流向,“另外也是对回扣、二次议价等带来腐败问题进行有效遏制”。

据了解,在“非阳光化”下,医用耗材采购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违规空间。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痛批违规创收的行为。他举例说,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五个支架”。

依照国家发改委的文件,2016年12月7日,美敦力被罚1.185亿元。而随着这个反垄断案被曝光,医用高值耗材的黑色产业链也逐渐浮出水面。据央视当时的调查,以支架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价格高企,除生产企业与各经销商合谋促成价格垄断外,支架产品进入医院渠道必须上缴“打理费”已成潜规则,部分医院的打理费甚至占到患者购买使用支架产品价格的70%-80%。

另外,来自2020年6月8日裁判文书网近期一份判决书显示,桂林市人民医院医疗器械科科长林某,按一家耗材公司向该医院供应货值的9%,收到回扣人民币396万元。

降价空间究竟有多大?各地集采或可参考

虽然医用耗材集采首要目的是让价格透明,不过耗材集采带来的价格阳光化,已在让相关品种价格有所下降。

课题组梳理发现,除珠海外,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对部分耗材实行集中采购后,被纳入集采的相关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以山西太原为例,该市45家医院对精密输液器和精密避光输液器等耗材进行报价集采后,中选产品平均降幅62.5%,例如精密输液器由10.5元降为3.3元。又如安徽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试点后,骨科脊柱类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另外,黑龙江今年7月执行高值耗材集采后,该省共395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10.18%。同样是在7月,据南京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监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当地医用耗材价格指数出现明显下降,环比降幅为2.72%。今年一、二季度,环比降幅为2.51%、1.86%,同比降幅分别为5.39%、6.95%,降幅呈扩大态势。

由于各省探索的耗材集采乃至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其所带来的降价效应会对具体企业营收带来影响,这已引起资本市场方面的关注。

以生产心血管支架的乐普医疗为例,近期该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互动中表示“将积极参与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科创板上市公司南微医学(主营内镜诊疗耗材)方面也认为,(产品)通过以价换量,同时整合渠道资源,“主动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券商银河证券研报认为,虽然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将影响高值耗材厂商估值,但现在各试点省份仍处于探索初期,真正影响医药器械企业的利润还比较遥远。国金证券方面认为,对于国内高值耗材生产企业来说,在中标的情况下“反而获得了销售量的提升”。

也有业内专家则认为,与目前“以低成本保障居民用药”的药品带量采购不同的是,耗材集采目前首要核心还是“价格阳光透明”,部分品种尤其是高值耗材,由于暂时具有独家性或不可替代性,因此即使被纳入集中采购,价格也未必有较大降幅。“我认为耗材集中采购这块,可能还是从低值或者生产厂家较多的品种开始”。上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国内一家医药商业协会的副会长则向本课题组表示,所谓的一些医用高值耗材,其实原材料生产成本都不高,都是中间环节加价抬高了价格。对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来说,还存在降价动力的问题。

  统筹:南都记者 马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马建忠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