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学返校季即将来临,亟须一本官方防控指南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8-07 01:40

步入8月,离各大高校秋季开学的日子又近了一步。日前,多地高校确定了开学时间,部分高校甚至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分期、分批报到。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这个放了半年的“寒假”似乎并不好过,从社交媒体上学生的声音来看,网课的教学方式接受起来仍有困难,待在家里上大学总有种无法名状的“出戏感”,学习状态得不到保证等问题都是“家里蹲大学”的综合征。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阶段,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返校开学”“如何返校开学”和“返校开学如何管理”的问题。

之所以要强调这三个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因为尽管有高校确定了开学或报到时间,但在如今的特殊背景下,开学问题牵扯的不仅仅是高校一方。

与中小学返校开学具有显著区别的是,高校开学涉及城际、省际间流动,在不时有零星偶发病例的情况下,返校的不确定性增多。比如,某高校确定了一个开学时间,但报到学生的家乡每天仍有新增病例,这种情况下,学生应如何返校?疫情防控显然不止校园一个方面,势必要与教育、疾控等部门形成联动。

与高校春季开学不同的是,虽然现在国内疫情形势已得到控制,但如果返校开学的话却要迎来一大波一年级新生,他们当中有的会有家人陪同,人员流动量的加大给持续封闭以降低疫情风险的高校提出了挑战。

在以上两个特殊背景下,回答有关秋季开学的三个社会问题变得重要起来,尤其需要有关部门的介入。

第一,要不要返校开学,答案或许是肯定的,学生应该回到学校上课了。从社会背景上看,封闭不合时宜,当社会整体已经重新运转起来,学生和社会接触已经成为现实情况,大学没有必要再以不返校的方式防控疫情;从教育教学来看,教育质量要想得到保证恐怕还是得让学生回到校园,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远程教学不适应,另一方面,学校所承担的衔接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功能也无法实现。

在确定了应该返校开学后,就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返校开学。目前来看,这个问题的答卷是由学校去做,而学校也大多按照往年的返校设计进行安排。例如,华南师范大学拟定9月6日为新生报到时间,9月4日为老生报到时间,却没有提到如果有学生家乡仍有新增病例应该如何安排。如前所述,高校学生返校是一个有待联动配合以设计方案的社会问题,需要主管的教育部门协同其他部门给出指引,防控常态化不等于疫情结束,是学生统一返校还是做出针对性设计;是否要拉长返校学生返校的时间间隔,这些问题都应该有个权威的说法。

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返校开学如何管理的问题。北京释放的信号似乎表明,“高校须实现学生校园生活的闭环管理”已成定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然不希望开学之后不允许出校门,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被“关”在学校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最安全的防控方式自然是封闭校园,在学生报到之后进行消杀,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而在此之外,还有人提出,学生不允许出校园,但教职员工可以出校门,类似防控措施是否真的有效,这需要一个站在更高层面的管理部门评估风险。大学生返校开学伴随着疫情风险,切不可掉以轻心,主管部门及时给出相关指引很有必要。